田氏代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每当你提到这一点,你必须给你一个详细的说法
田氏代齐,又称田陈篡齐。指战国初年,陈国田的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对于田氏代齐来说,和三家分晋一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齐国的田氏,还是晋国的魏氏、韩氏、赵氏,都花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了取代诸侯国的复杂工作。
当然,晋分为魏、韩、赵三个诸侯国,就田氏代齐而言,是将齐的君主从姜子牙的后代变成田氏家族。对于田氏族来说,齐仍然被用作国家名称。所以,问题是,既然田氏代齐是一个漫长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没有诸侯国来攻击齐国田呢?
一
@ 田恒在公元前489年自立为相,这意味着田氏逐渐掌握了齐国的权力。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田氏仍以“齐”为国名,史称“田齐”。田氏代齐事件几乎持续了一百年。对此,在我看来,正是田氏很有耐心,也就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促使田氏代齐在齐国内部没有引起更大的反抗。在此基础上,当其他诸侯国发现齐国已经改头换面时,无疑为时已晚,失去了干涉的最佳时机。
[img]424508[/img]
此外,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干涉田氏代齐的最佳时机显然是田氏与姜氏激烈对抗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们可以趁机浑水摸鱼。然而,就齐国的姜而言,当田用100多年的时间在温水中煮青蛙时,当齐康公在位时,他根本没有力量抵抗田。
二
与此同时,田氏代齐发生在春秋末至战国初期。当时,齐国周边弱小的诸侯国根本没有干涉田氏代齐的实力,如鲁国、郑国、卫国等诸侯国。如果他们真的想向田氏代齐指手画脚,他们很可能有灭国的风险。至于楚国、秦国、燕国等诸侯国,他们确实有干涉的实力。然而,距离很远。即使他们派遣军队,也很难获得任何实际好处。
此外,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燕国仍忙于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秦国被晋国和后来的魏国压制,楚国在柏举战役中被吴国打破,可以说是精力充沛。因此,对于这些诸侯国来说,他们根本没有精力管理田氏代齐。至于原本是傀儡的周王室,即使他们愿意,他们也不会干涉齐国的实力。毕竟,这不是西周时期。
三
因此,很明显,晋国的魏、赵、韩三家真正有实力干涉田氏代齐。然而,从魏、赵、韩三家来看,他们实际上与齐国田建立了攻防联盟。23年(前404年),周伟烈王三晋攻打长城,俘虏齐康公朝见周天子,请求封为诸侯。对于三晋来说,他们希望通过齐国君主要求周王室封为诸侯。
魏国、赵国、韩国被周王室正式封为诸侯国后,齐国的田氏自然也有学风,并要求周王室封为诸侯。齐康公十九年(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被称为侯,仍然使用齐国的名字,世称田齐,以示不同于姜姓齐国,历史上被称为“田氏代齐”。
[img]424509[/img]
四
@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令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齐国田氏被正式封为诸侯,发生在魏、赵、韩被封为诸侯国十多年后。即三家分晋的成功,为齐国田氏代齐指明了方向。此外,无论是田氏代齐,还是三家分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齐国田氏和三晋,都担心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基于此,两者自然是相互支持,携手共进。例如,这就像两个做错事的孩子,自然建立了默契,即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这方面,在我看来,如果三家分公司在晋国失败,齐国田自然会遭受挫折。相反,在齐国和晋国建立攻防联盟的背景下,秦国和楚国都没有干预的力量。想象一下,战国七雄中的四个诸侯国是多么强大。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他们只能选择一边看戏。他们怎么敢跳出来反对呢?
田氏代齐发生时,为什么诸侯国没有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