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室和分封的诸侯国的领土面积约为340万平方公里,但周王室直接管理的领土面积不到十分之一。战国时期,周王室只有洛阳和周边地区的100英里。周王室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保卫首都,另一个是扩大领土;任何新的领土名义上都属于周朝。
[img]425071[/img]
周朝建立后,以“兴灭国,继绝世”的方式治国。除了夏商两代分封的诸侯国外,周朝还分封了70多个新诸侯国。根据诸侯国的属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姬姓诸侯,这些诸侯都是周朝宗室的子弟,如鲁国(周公旦长子)、蔡国(周武王弟弟叔度)、晋国(周成王弟弟于)、燕国(周文王儿子姬召)、郑国(周厉王少子)、曹国(周文王子姬振铎)、卫国(周文王第九子康叔)。
二、功臣诸侯,这些诸侯都是异姓诸侯,但为周王室做出了巨大贡献,如齐国(姜子牙)、秦国(秦救周始为诸侯)、楚国(派数百人助武王灭周);第三,圣人的后代,这些诸侯都是圣人或前朝之后,如宋国(殷商后裔)、陈国(舜帝后裔)、越国(夏代后裔)。
一开始分封的诸侯国面积不大。根据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土地,最高的公爵诸侯国封地只有100英里,伯爵70英里,子爵50英里。例如,楚国被封在丹阳,领土只有50英里,子爵,楚子。因此,世界上有800个王子,每个王子国家有50英里~100英里的领土,也就是说,现在一个县相当于当时的王子国家。
后来,各诸侯国相互合并,在抗击四夷入侵的战争中拓展了领土。因此,楚国有五千英里、秦国三千英里、齐国两千英里等大国;许多小国被大国摧毁。战国初期,世界上只有30多个诸侯,其中战国七雄最大。
@ 严格来说,当时周天子直辖的领土只有宗周和成周,即关中平原和中原,其他地区都被野人部落占领。诸侯就国不是和风细雨,只要出示周天子颁发的文件,就能得到当地人民的臣服——这些诸侯也需要再次征服。幸运的是,当时世界上只有周天子一家成立的中央政府,所谓万人效死,横行天下。@ 诸侯们的再征服军事行为进展顺利。例如,在齐国,姜太公击败了许多当地莱夷;江汉诸侯击败淮夷等。
[img]425072[/img]
直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能够稳定控制的领土只是一个分散的据点,因此也形成了大量的飞地。春秋争霸战争大多是君主个人作为民族领导人的话语权之战。战国时期,由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民被分配到土地上,成为纳税单位,形成了一个连贯的领土。
@ 周朝分封时,只有关中和中原。他们选择分封是为了调动民族发展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中央政府的权力迅速向周边地区扩张。历史证明,这一措施非常有效。周朝在短时间内将统治触手遍布河南北部和长江。
为什么周朝历史上有这么多诸侯国?详细说明周朝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