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是指以纪传体为例的史书。纪传体不一定是正史,但正史一定是纪传体。根据《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是经皇帝批准和允许传播的史书。清朝乾隆皇帝命令“二十四史”。此后,“正史”被称为“二十四史”,赢得了正统史书的尊重。
二十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其描述范围,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末崇祯皇帝,描述了4000多年的历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习俗、天文地理等方面,共3213卷,约4700万字。这24本历史书以历代王朝的兴衰为线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乾隆皇帝命名以来,它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
[img]424124[/img]
按照一般的想法,上述二十四史的修史顺序应该与朝代的时间顺序一致,但事实并非如此。最典型的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的修史顺序。《后汉书》主要描述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的历史;《三国志》记载了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尽管汉朝灭亡后出现了三国鼎立,但《三国志》却比《后汉书》早了一百多年。一个朝代,甚至几个朝代,都会发生才修史的情况。
那么,《二十四史》的成书时间和顺序是什么呢?
[img]424125[/img]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成书时间,前后经历了14年,在公元前91年完成。
《汉书》成书顺序排名第二,成书于公元83年。
《三国志》在成书顺序上排名第三,大约在公元289年。
《后汉书》成书顺序排名第四,成书于公元445年。
公元488年,成书顺序排名第五的是《宋书》。
《南齐书》成书顺序排名第六,成书时间约为公元519年。
公元554年,成书顺序排名第七的是魏书。
《梁书》成书顺序排名第八、《陈书》、《北齐书》、公元636年,《周书》和《隋书》成书。
《晋书》成书顺序排名第十三,成书于公元648年。
《南史》和《北史》在公元659年成书顺序排名第十四。
[img]424126[/img]
《旧唐书》成书顺序排名第十六,成书于公元945年。
《旧五代史》在公元974年成书顺序排名第十七。
《新唐书》在公元1060年成书顺序排名第18位。
《新五代史》成书顺序排名第十九,成书于公元1072年。
公元1344年,成书顺序排名第二十的是《辽史》和《金史》。
《宋史》顺序排名第二十二,成书时间为公元1345年。
《元史》成书顺序排名第二十三,成书时间为公元1370年。
《明史》顺序排名第二十四,成书时间为公元1739年。
【二十四史】分别是什么意思?他们成书的时间和顺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