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对传统食品有很多关注。最基本的是色、香、味俱全。如今,许多食品主义者总是抱怨食材不如古代新鲜,菜肴也不如古书中记载的那么美味。古人在餐桌上吃同样的东西似乎很香。
当然,调味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古人也在不断改善“生活品味”。如果我们读古书,不难看出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味道是他们无法调制的。
[img]421043[/img]
一、咸辣的历史
1、“百味之王”-咸
在神话传说中,当天地还是一片混乱的时候,负责造人的女娲娘娘读了一句“要有味道”,于是世界上有了第一种味道,那就是咸。得益于这个典故,这是中华民族祖先最早的舌尖体验,是中国民间的“百味之王”。
根据古籍记载,中国很早就发明了制盐的方法。一般来说,海水是腌制的。煎盐后,按质量分为青、黄、白、黑、紫五种。这是后世烹饪界的“盐宗”。根据《说文解字》,盐的初衷是在容器中腌制的产物。
20世纪中叶,福建出土了许多古代煎盐容器。经考古学家鉴定认证,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仰韶文化时期,古人类学会了从海水中提取海盐的方法,这是后世常用的“晒卤法”的源泉。
当时,人们必须方便沿海地区,当地材料,在沙子上干燥海水。水蒸发后,盐留在沙子上,然后收集,用海水浇水,称为“浓盐”,最后在锅里蒸,最后煎成盐。
毫无疑问,咸味是历代人们餐桌上最不可忽视的味道。后来,自秦朝以来,调味品的研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了大豆等植物制成的豆豉酱,引领“咸味”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img]421045[/img]
2、革命性的味道-辣
辣是现在很多朋友喜欢的味道,但是辣椒是明朝进入中国的。据《遵生八盏灯》记载,辣椒第一次进入中原时被称为“番椒”。所以问题来了。明朝以前,古人不知道辣是什么味道吗?当然不是。辣椒虽然是进口产品,但古人也有自己的“辣”。
根据古籍记载,人们会将辣椒、桂、姜、葱、芥末等含有挥发性刺激成分的植物混合在一起,制成辛辣香料。这是中国最早的本地调味品之一,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味蕾享受,这在《论语》中、《七辩》等古籍都有记载。
西汉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奇怪的东西,包括大蒜、香菜和其他胡味。胡椒是一种重要的辣味调味品,起源于印度。虽然它也种植在中国,但起源非常有限。
明清以后,胡椒开始给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带来巨大的变化。一开始,它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慢慢发展成可食用的蔬菜。从那时起,古人告别了几千年来对胡椒、洋葱和姜的依赖,并开始特别喜欢辛辣的味道。
[img]421046[/img]
二、甜酸历史
1、不同的享受-甜
与许多明显令人兴奋的味道不同,甜味是一种能让人感到快乐和持久的味道。你知道古人有多喜欢糖吗?你见过诗人唱鹅唱柳,但你听说过唱团子吗?是的,这是宋代著名诗人史浩,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甜食爱好者。
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甜食都有一种胖乎乎的感觉,充满了幻想和满足。《粉蝶儿咏圆子》、《人月圆·咏圆子》是它的代表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拜读,一定会让你有一种想吃糖的感觉。
虽然在古代,北方没有天然糖可以摄入,但人们很快就找到了它的替代品——麦芽。这是一种淀粉和麦芽“糖化”后获得的糖,整体呈粘稠状。顺便说一句,它还有一个我们都熟悉的名字——麦芽糖,它也是中国历史上已知出现的最早的甜味材料。
据《诗经》记载,在周原地区,即陕西岐山地区,土地非常肥沃。即使种植菊苣和堇菜,也会像麦芽糖一样甜美可口,这证明麦芽在中国早在西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唐宋时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型制糖作坊开始出现,冰糖和白糖立即出现。
[img]421047[/img]
2、回味无穷的酸
白居易写了这样一句话:“琼液酸甜,金丸大小均匀”,这意味着当人们尝到酸的味道时,他们会在嘴里产生一种美妙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消散,让人回味无穷。
《尚书》说,当人们想做一碗美味的汤时,梅子是不可或缺的材料。这也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口味的追求。
@ 据《燕子春秋》记载,除了煮汤,梅子还将被先秦人用来煮鱼和其他海鲜,以去除鱼腥味。虽然梅子是先秦时期非常受欢迎的成分,但我们现代人很少听说有人在厨房里准备了一篮子梅子。无一例外,我们添加酸味的调味品都是醋。
根据考古资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专业的酿醋作坊。当时人们称醋为酰,但当时在全国并没有普及。汉代,醋开始在中原广泛生产。后来进入南北朝,中国酿造醋的产销达到顶峰。
在著名的农书《齐民要术》中,总结了从先秦到北魏的民间酿醋工艺,共记载了多达22种酿醋方法。不得不说,古人为了酸,下了很大的功夫。
古人不断改进调味品。他们对[酸、甜、苦、辣]的理解是如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