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麻喇姑能得到整个清朝皇室的尊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苏茉儿从小就聪明、活泼、聪明。长大后,她逐渐在当地出名。10岁时,她被科尔沁贝勒大厦看中,带回家做了布木布泰二小姐的近身侍女。这个二小姐的小女孩是孝庄,在清初发挥着重要作用。
[img]418279[/img]
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在家人的带领下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了侧福晋。苏茉儿嫁给了她丈夫的家人,作为一个贴身的女仆。他们的主仆关系很好,几乎像姐妹一样亲密。小庄非常重视她。他教她满语,带她写字,学习各种宫廷礼仪习俗。苏茉儿子聪明,学得很快,几乎凡事都很快,堪称天赋异禀,所以她很快就掌握了满语,还写了一手漂亮的满文。
1644年,清军入驻中原,小庄随行入宫,被誉为皇太后。苏茉儿自然来到北京,然后更名为苏麻喇。这时,她不仅精通满语,而且很快掌握了汉语。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她受到了大家的钦佩。
此时,虽然孝庄是太后,顺治是世界之王,但实际的国家权力掌握在多尔根手中,孝庄不得不对他低眉,她一定很沮丧。此时,唯一能给她建议和安慰的就是苏马拉。苏马拉逐渐开始参与一些事情的决定,这让她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
康熙出生后,小庄非常重视他,并要求苏麻喇帮助抚养他。因此,苏麻喇甚至是康熙的老师。苏麻喇曾教过康熙“国书”(即满文)。康熙未来的满文和书法造诣都很高,这与苏麻喇的启蒙有很大关系。康熙登基后,苏麻喇也精心帮助康熙和孝庄度过了最艰难的即位初期,为康熙60年的君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据史料记载,苏马喇非常擅长女红,甚至参与了“国初服饰样”的制作,说明她技术过硬。作为一名国家大事,在清朝也很少见。苏马喇姑一直陪伴着孝庄,经历了命运、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个重要时期,尤其是协助孝庄协助顺治和康熙。对于清朝皇室来说,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清朝到孝庄、康熙,再到皇室,孩子们都非常重视她。孝庄称她为“格格”,康熙称她为“额娘”,其余人则称她为康熙一代的祖母。
康熙44年,苏麻喇病倒。这时,康熙出去了,苏麻喇拒绝了太医等人等待治疗,结束了生命。康熙听到这个坏消息,赶紧出发回宫,下令“把祖母留7天”。他想亲自和她说再见。不幸的是,他没有在7日回来,所以他再次下令“再呆7天”,直到他回到宫殿。
等待葬礼时,康熙特以“嫔妃之礼”厚葬,除少数留守的王子外,其他皇室成员都为她送行。
雍正三年,孝庄葬于昭西陵,苏麻喇姑同时葬在昭西陵东墙外,两地仅隔1.5公里,只为让两人再次续约主仆、姐妹之间的友谊。
为什么苏麻喇姑能得到整个清朝皇室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