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从万历元年(1573年)开始,到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张居正改革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整顿,特别是经济改革,试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人民贫困、财政疲惫的局面。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丰富了政府财政,增强了国防力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然而,改革触动了地主阶级和豪门贵族的根本利益。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卒后,除鞭法外的所有措施都被废除,改革以失败告终。
[img]418803[/img]
背景
土地情况
明朝中叶,土地并购情况相当严重。
皇室、王公、勋戚、宦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投献、乞讨、抢购等手段占领了大量土地。
大约一半的国家纳税土地被大地主占用,拒绝纳税,严重影响了国家收入。
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封建剥削进一步加剧,租用官田的农民生活极其艰苦。
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把六斗送到皇州,停留一斗结婚,让人心烦意乱,白头偕老”和“为田追租也就不足为奇了,把官田作民卖了,富家得田民租,年年租结新债”的歌谣,农民产去税存,和田居富房,粮食坐下。
[img]418804[/img]
财政危机
明中期以后,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渐加剧。
洪武年间,夏秋两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
到正德初年,土地集中,赋役不均,人口流动,地方政府购买书籍,隐瞒纳税,政府每年征收2216万石,麦462万多石。嘉靖之后,税收减少到1822万多石,麦462万多石。但政府的支出与日俱增。
军费问题
特别是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我答汗逼北京,政府因增兵设薪,导致军费大幅增加。
据户部统计,嘉靖30年(1551年),各方工资达到525万2,修边救济需要800多万2,总计约1300多万2。而正税、额外分配、余盐销售,加上其他搜索,总共只有900多万2。
据户部统计,隆庆元年(1567年)底,太仓只存了130万银,而应支部官员的工资银135万,边境工资银236万,补发年度银182万,三项总支出银553万2。
用当时的现银来说,只有三个月的开支。京仓储粮只足以支付北京官方月粮两年多。这使得明朝的财政紧张到了可怕的地步。
[img]418805[/img]
明朝危机
此时,在北方,蒙古,女真经常入侵边塞,在南方,叛乱。黄河多次决口,往往漂浮在数十个县。
张居正指出,当时有五大积弊:
"
因此,在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改革。
张居正的改革是怎么回事?在什么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