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晋楚争霸过程中发生了两起重要外交事件,分别是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执政华元,向徐两次召集晋楚在宋会盟,平分霸权,历史上被称为消除兵会盟。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自周平王东迁以来,周室衰弱,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大打出手,甚至发生兼并事件。
但在200多年的舞台上,晋国和楚国是两个绝对的主角,晋楚争霸持续了100多年,发生了几次大型战役。
公元前632年,晋国战胜楚国,晋文公称霸中原;公元前597年,楚国击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公元前575年,晋国在炎陵战役中击败楚国,晋公称霸中原。
除上述三场战争外,晋楚两国之间还有几十场中小型战役,两国之间的争霸,几乎跨越了整个春秋时期。
晋楚百年争霸,不仅仅是两国的事,还影响着附近几十个诸侯国,稍有不慎,就成了晋楚争霸的受害者。
为此,这些诸侯国绞尽脑汁,为了让晋楚停止战争东奔西跑,最终得偿所愿,有了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消兵会盟。
[img]414775[/img]
公元前579年,宋医生华元首次与楚国令尹子重、晋国执政卿栾武子交朋友。在他的调解下,晋楚握手言和。
《左传》记载: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
这次和谈并不稳定,毕竟,两国已经积累了50年的仇恨,如何通过一份合同解决,两国承诺签署合同,只不过是当前的情况不利于他们自己,一旦时间成熟,战争就会重新点燃。
果然,仅仅四年时间,晋楚两国就爆发了炎陵之战。
公元前546年,第二次消兵会发生在大国内部不稳定,士大夫夺权越来越严重,所以都希望再次消兵。
因此,宋国大夫向戌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联系晋、楚、齐、秦、鲁等14个诸侯国在宋国结盟。
据《左传》记载,晋楚之从交相见。虽然这次联盟的气氛相当紧张,但效果很好,十多年后几乎没有战争。
奇怪的是,与晋楚相比,宋国只是弱国,为什么能两次调解战争,使消兵会盟都在宋国举行?
[img]414776[/img]
@ 宋朝地理位置特殊,位于晋楚争霸区。晋楚百年的争霸不仅是两国的事,也是周边国家的战争,如宋、郑、卫国等。
@ 提出晋国与楚国休战和解,完全符合宋国的利益,而对于晋国和楚国国王来说,宋国提出这一要求,也相当容易理解。
@ 宋国是商纣王兄弟微子启受封建的国家,其人民都是商人的后裔,所在地是中原肥沃的地方,经济相当发达。
因此,宋国虽然不是齐、晋、楚、秦等一流强国,但实力也必然处于二流国家的前列。
@ 作为当时中原地区的一个大国,宋国主动游说各国举行消兵联盟,晋国和楚国都需要重视,而非视而不见。
换句话说,晋楚争霸时,宋国必然是两国都必须拉拢的对象。
[img]414777[/img]
@ 宋国在诸侯国中地位特殊,是为数不多的公爵诸侯国之一。
这说明宋国具有很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例如,周皇帝不必感谢诸侯的哀悼,祭祀的肉也不会分配给外姓诸侯,但宋国也不例外。
在此基础上,宋国对晋楚周边的小诸侯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自身利益,魏、陈、蔡等小国愿意服从宋国的号召。
第一次消兵会盟并不成功,但第二次消兵会盟却改变了春秋的格局,此后十几年再也没有发生过战争。
此后,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已经转变为国内医生之间的并购,而称霸战场已经从中原转变为东南地区,吴越的争霸已经开始。
为什么会有消兵会盟?宋国为什么能两次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