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姬的混乱中,她害怕被杀,逃离了晋国。晋献公去世后,丽姬支持她年轻的儿子奚齐坐上了王位,但她被权臣里克杀死。有一段时间,晋君的王位空空如也。
里克首先邀请重耳回国即位,但被拒绝了。重耳认为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贸然回国有很大的危险。
据《史记》记载,里克等人已杀奚齐、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
既然重耳不想回来当国君,里克就邀请易武。虽然易武也有同样的担忧,但他仍然无法抗拒如此大的诱惑,同意回到晋国。
但在回晋国之前,夷吾做了两件事,拉了两个帮手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一是向权臣里克承诺,坐稳君主地位后,将汾阳城作为奖励;
二是向秦穆公承诺,只要秦国鼎立支持,待君主地位稳定后,将晋国河西的八座城市献给秦国。
公元前650年,夷吾回到晋国即位,为晋惠公。那秦穆公为什么要帮助晋惠公呢?
原因很简单,秦国要想扩大影响力,就必须进入中原,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就必须与晋国结交,这就是秦晋之好的由来。
重耳在夷吾和重耳中更有才华,秦国不需要强大的晋国,所以选择了夷吾。
[img]414436[/img]
然而,晋惠公在稳定的位置后背信承诺,先是找借口杀死权臣里可,然后拒绝把河西八城交给秦国。
据《史记》记载,惠公之立,倍秦地及里克,朱七舆大夫,中国人不附。
公元前647年,晋国饥荒,晋惠公向秦国乞讨粮食。许多大臣认为晋惠公不诚实,建议趁机征求晋国,但秦穆公同意了晋惠公的要求。
但到了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向晋国求粮,晋惠公不但没有出售,反而乘人之危亲自带兵攻打秦国。
结果秦国胜利,晋惠公被俘。奇怪的是,秦穆公没有惩罚晋惠公,而是把他放了下来。为什么?
@ 秦晋韩原之战发生在离周王室不远的地方,双方都是当时的强国,引起了周天子的广泛关注。
战后,周天子第一时间派使者调和,以免战局进一步扩大,调和手段自然要求秦国释放晋惠公。
虽然晋惠公率先挑起战争,这对秦国来说是一场不义之战,但战争规模相对较小,对秦国没有太大伤害。
此外,晋惠公兵败被俘,在当时,名气受损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惩罚。再加上周王室的居中调和,还是要给周天子一些面子。
[img]414437[/img]
@ 穆姬听说秦惠公兵败被俘,将被带到秦国宫,便带着太子、儿子弘和女儿简璧登上高台,踩柴。
据《左传》记载,穆姬闻晋侯将,以大子罗、弘与女简璧为台,使之不服而失。
然后派人起诉秦穆公。如果晋惠公早上进入国都,我会在晚上自焚;如果我晚上进入国都,我会在第二天早上自焚。请看我丈夫。
原来穆姬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惠公的妹妹,虽然对他的一些行为相当不满,但毕竟是自己的妹弟,没有理由不救。
在这种情况下,秦穆公要给妻子面子,毕竟她是长子和次子的母亲。
@ 秦国大臣们讨论了“要不要杀晋惠公”的问题。
主杀派认为晋惠公忘恩负义,不仅不借粮,还乘人之危。这种人应该很快被杀死。然而,主和派认为,如果战争赢了,再杀他是没有意义的。既然他们不能摧毁晋国,他们就不能激怒他们。
如果你杀了晋惠公,晋国必然会有另一个新君,秦国会得到一点好处。相反,如果你答应送回晋惠公,你也可以借此机会要求晋国割地赔偿,这对秦国是有益的。
[img]414438[/img]
就这样,秦穆公采取了主和派的意见,晋惠公顺利返回晋国,归还了当年答应割让的河西八城,并将王子送到秦国当人质。
从此,秦晋之间又恢复了友好关系,王子就像上宾,娶了秦穆公的女儿,双方似乎都没有发生过战争。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去世,王子偷偷逃回晋国继承君位,为晋怀公。
父子俩都忘恩负义,让秦穆公非常恼火,于是产生了把晋怀公赶下台,拥立流亡在外的重耳做晋国君的想法。
秦穆公曾活捉晋惠公,为什么后来又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