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代户籍制度的起源是什么?与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

“只知道,只有殷先人,有册有典。”这是《尚书·多士》中记载的一句话,说明“户籍”制度在殷商时期在中国已经萌芽。

在周朝,户籍制度基本完全成熟,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例如,在《周丽·秋官·司民》中有相关记载,据说是一名专门负责登记人数的官员。他们统计居民人数、居住地、性别、年出生死亡人口等,整理成册,呈现给司寇,然后呈现给君王。

这些是中国早期“户籍”的存在形式。现在,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无论是面试还是业务,他们都需要提交个人相关信息。其中,与户籍有关的项目之一是“籍贯”。

说到籍贯,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古代的“籍贯”和现在的“籍贯”有区别吗?

其实要知道古代的“籍贯”和现在的“籍贯”有什么区别,就要知道古代的籍贯是什么。

一、古籍贯

在实行户籍制度的前提下,古籍贯通常是分开的。国籍通常是指服役,即一个人或他的家庭从事什么行业,即什么行业的国籍。例如,工艺是工匠,士兵是军事等等,通常这是不能改变的。贯穿,指的是乡村,即祖先。

然而,在清朝废除役籍人役的世役制度之前,没有现行的“籍贯”制度。也就是说,如果要完全分离籍贯,最基本的制度就被否定了,那就是户籍(现籍)。显然,从文献中可以找到的信息来看,很多古人既有祖籍,又有现居。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籍贯”一词既有古籍的意思,也有户籍地址的意思。然而,从一些文献来看,“籍贯”一词大多是指祖籍,而不是服役。

此外,由于古籍种类太多,有些种类容易混淆。比如古人说的“原籍”和现在的“原籍贯”不一样。古代的“原籍”有的是指“祖遗户役”,有的是指祖籍。

[img]413999[/img]

例如,在《三宝太监西洋记》中,有一段天师与老人的对话:“你的祖籍在哪里?”“浙江会稽县人民。”可见,原籍有祖遗户役的含义,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指祖籍。

但明代政府认定某人的籍贯时,通常以某人的居住地(指迁出原籍并在某地登记户籍)为定,而不是以某人的祖籍为定。但是,当不涉及服役、科举等官方事宜时,人们通常认定籍贯是自己的祖籍,而不是现籍。

因此,总的来说,虽然古籍和贯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通常一起使用。同时,大多数时候指的是祖籍。也就是说,在户籍制度的背景下,古代“籍贯”的含义比较复杂,但在复杂的同时,籍贯已经有了“混用”的趋势。

那么,现在的“籍贯”是如何定义的呢?

事实上,对籍贯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与古人的籍贯或贯贯贯非常相似,但却有一点不同。

二、现在的籍贯

如今,人们对籍贯的定义基本上是祖居地,通常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或长期居住地。简单来说,就是有人祖父的父系祖先出生在哪里,或者定居在哪里,那么有人的籍贯在哪里,也可以叫原籍。

当然,这很简单,但对今天的人来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个人的父亲祖先出生在河北,然后定居在河南。当他的祖父那一代出生在山西,然后定居在北京时。如果按照之前的定义,很容易让人困惑。

然而,根据公安部1995年户口簿通知的定义,籍贯是指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如果是弃婴或其他籍贯不祥,籍贯是收养人或收养机构的所在地。此外,如果外国人加入中国,籍贯是入籍前的国家名称。

也就是说,即使有人的父亲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他搬到了另一个地方,他的籍贯也是他祖父的户口所在地,这与他父亲在哪里定居无关。当然,如果他儿子的籍贯与他父亲的户口所在地有关。

[img]414000[/img]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籍贯和古代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有祖籍和原籍的含义。但不同之处在于,古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服役。同时,古籍中的祖籍并不像现在这样局限于三代,而是会追溯到很多代。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现在的“籍贯”与古代的“籍贯”有关呢?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在某些事情的“应用”中确实与古代有一些相似之处。

第三,相关性

前面说过,古籍贯和现在的籍贯有一些相似之处。虽然都是指祖籍,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然而,这只是“籍贯”一次定义中的一些相同和差异。事实上,如果我们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在一些识别和审计场合,它似乎遵循了古代。

例如,明朝政府审查籍贯最严格的地方和场合是科举考试的时间。明代乡镇考试由布政司进行,并分为一定的名额。会议考试由南、北、中三个地区按比例录取。为了区域公平,严格审查学者的籍贯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万历五年读书人李植开考报名,提供的籍贯就是这样写的:“李植,贯穿山西大同府大同县,民籍。”从表面上看,古代将籍和贯分开是正常的,每个人都知道它的意思。

但从《明史》中我们可以知道,李植的父亲李承式是从大同迁居到江都的,也就是说,李植开考报籍的时候,报的不是现在的地方,而是原来的地方。这就是李植在江都住的时候,并没有在当地“占籍”。

这样说,你觉得很熟悉吗。是的,现在高考也是如此。如果有人从原籍迁到其他地方,但没有在当地定居,那么他只能回到原籍,即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

虽然两种形式不同,但也有细微的差异。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一定的相关性。

[img]414001[/img]

从这些微妙的地方,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虽然我们现在指的“地方”与古代不同,但在某种程度上,当前的“地方”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应该“参考”古代的户籍制度,并在某些方面继续下去。

结语: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古籍贯确实和现在不一样。简单来说,在某些场合,古代官员的身份和贯是明确分开的,身份是服役,身份是祖籍(或占籍地)。而不是官方场合,身份和贯通常是连在一起使用的,在日常生活中,籍贯是指祖籍。

现在的籍贯是祖籍,特别是祖父的户籍所在地。这其实相当于古代的“贯”,也就是“占地”。当然,现在和古代一样,如果有人在落户地(占地)登记了籍贯(原籍),祖父又搬到了别的地方,那么他登记的籍贯就不能随之改变。


古代户籍制度的起源是什么?与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古代户籍制度的起源是什么?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

  • 周武王姬发是怎样死的?姬发生平简介
  • 周武王,姬姓,名发,谥武,日名为珷帝日丁,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

  • 周以[专利]治民: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
  • 中国的确切年龄是共和国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前的841年。今年,召公与周公合作,共同掌管周王的权力,处理国家政府。在此之前...

  • 周文王姬昌早年有着怎样的经历?姬昌生平简介
  • 1、勤于政事 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 相传西伯...

  • 揭秘:周平王的东迁和春秋战国的形成有何关系?
  • 在周朝八百多年的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西周灭亡,又由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启一个东周时代。至于东周时期,在历史又通常...

  • 解密:周朝始祖弃为何三次被母亲狠心抛弃?
  • 那是在上古“三皇五帝”时的帝喾(ku)时期,作为部落联盟酋长的帝喾,迎娶了炎帝后裔有邰(tai)氏部落的女儿姜原。 帝喾一生共有...

  • 商纣王有多残忍:商朝遗民有话要说: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周朝后分为西周和东周,共存在791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周朝能摧毁商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