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从未停止过,过去的事情永远不会改变。阅读历史书,一个人的不同行为可能会决定一个重大事件,甚至影响整个历史的发展。
今天想谈的两个人,一个是朱序,一个是丁公。
1、朱序,降前秦,叛前秦,一声呐喊使东晋继续偏安;
[img]412179[/img]
因为不知名,没有历史画像,引用武将图片代替。至少符合我自己想象中的朱序形象
朱序,东晋人,出生年月不明,公元365年讨伐扰乱的司马勋,崭露头角,升任征俘将军,赐子爵。
之后经历了与前燕的战争,参与了平叛,直到公元378年与前秦的战争,公元379年正月被俘,投降前秦。这种经历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武将中应该是平庸的,尤其是在南北朝。分裂势力互相跳槽也是很常见的。别担心,精彩马上就来了。
公元383年,北方前秦皇帝傅坚统一,带领号称百万的军队与东晋作战。
苻坚像
东晋只有8万军队。毫不奇怪,南北朝将立即统一。也许新的秦朝将建立。但这时,朱序发挥了他的力量。
前秦皇帝坚持要求朱序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人去东晋军队劝说,但他去告诉东晋主教练谢石前秦军队的弱点(还没有集结),建议东晋主动攻击前秦先锋。结果东晋第一场战役取得了成功,挫败了坚强的精神。他还贡献了一个成语“草木皆兵”,讲的是坚坚听说先锋失败,爬楼看草木,以为自己是东晋士兵,觉得东晋军队强大。
但毕竟双方实力差距很大,傅坚继续进攻,双方面临肥水对峙。傅坚接受晋军教练谢石的建议,让军队退后,以便空出地与晋军决战。这时,朱序的力量恰到好处地爆发了。他在前秦军喊“秦军失败了”,导致军心混乱。前秦战败如山倒,后面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傅坚经过这场战斗,不仅失去了统一世界的绝佳机会,而且最终被下属反叛死亡。北方开始分裂和分裂局面。
那朱序呢,他回到东晋,累累升迁,直到病逝,追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2、丁公与刘邦作战,释放刘邦。一次不忠使项羽失去了夺取世界的机会
丁公剧照
丁公,名字不详,是楚汉争霸时期的武将,西楚霸王是项羽的下属。
楚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战略勇敢,汉王刘邦聪明勇敢,相互胜负。其他诸侯很难成为大事。基本上,他们是这两个人的附庸。谁先杀谁,谁就开创自己的王朝。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伐齐的机会,率领56万诸侯联军攻占项羽的家乡彭城。项羽是什么角色?他不愧为霸主的天才。他亲自率领只有3万名骑兵进行长途攻击。他突然出现在彭城,闪烁着刘邦的联军。他早上开始进攻。中午,他打破了对方,刘邦的军队四散而逃。
项羽指挥军队继续追逐刘邦。这时,丁公的戏来了。他在彭城以西追上了刘邦。然而,随着刘邦的一句话“两位圣贤是不是不好”,我不知道是短路了还是怎么回事,这家伙甚至“带领军队归还”并释放了刘邦。
刘邦剧照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错过这个机会后,项羽慢慢疲惫不堪。最后,他没有机会消灭刘邦。最后,他被刘邦伏击,甚至在楚歌四面自杀。
[img]412180[/img]
项羽剧照
丁公,他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历史,让可能出现的楚帝国直接泡汤,这就导致了后来的汉帝国,汉高祖。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位“有功之臣”在项羽死后被刘邦以不忠之臣的名义处死,可谓悲惨凄凉。
朱序和丁公对后人都不是很有名,但他们确实以个人行为发挥了足以改变历史趋势的影响。朱序的好结局在于他忠于东晋,这也是一种战略。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衷和责任;丁公的悲惨源于他的内外。也许他把刘邦当作投机。
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才是正道,这两个人的结局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朱序和丁公对楚汉的格局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