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之乱往往是王位之争造成的。只要你处于这个位置,即使你没有野心,你也会成为别人打击的对象。重耳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打败了历戎,历戎为了求和,将历姬及其妹妹少姬献给了晋献公,没想到这就引发了晋国内乱。
《史记》有记载,“及破历戎,获得历姬,爱之,竟以乱晋。”
虽然李姬是败国之女,但她生得很漂亮,赢得了晋献公的青睐,赢得了妻子的位置,生下了儿子奚齐,妹妹少姬也生下了儿子卓子。
[img]411515[/img]
为了让习齐成为王子,李姬偷偷地对晋献公说了很多王子申生的坏话,最后得偿所愿,申生服毒自杀。
沈生死后,奚齐被立为王子,但李姬仍不放心,重耳和夷吾的存在,也是对奚齐地位的威胁。
于是李姬又开始了重耳和夷吾,重耳别无选择,只能离开晋国,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涯。
直到公元前636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61岁的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
秦国和晋国的关系不好,秦穆公为什么要花很多钱来帮助重耳?这与晋惠公的不诚实有很大关系。
诚信属于道德范畴,是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但似乎从来不适合政客。
但是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诚实是非常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说话不算数的政权能走多远。
在大多数情况下,王朝改变了政权,后朝君主不会承认前朝君主的承诺,这很容易理解。
然而,君主在执政期间说话不算数,几千年的历史却很少。晋惠公就是其中之一,不止一次。
[img]411516[/img]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逝,奚齐即位,这让里克等老臣极为不满,于是杀了奚齐和卓子。
之后派人接重耳回晋国当国君,但被重耳拒绝有两个原因。
第一,重耳相当警惕,当时情况不明,担心回晋被骗;第二,重耳比夷吾贤明,秦穆公担心晋国会变得更强。
据《史记》记载,“里克等人已杀奚齐,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
既然不回重耳,里克就不得不邀请易武回来当君主。虽然易武也担心被骗,但他不想失去这个机会,所以他冒着风险回到晋国当君主,历史上被称为晋惠公。
当然,晋惠公回国前做了两件事,这也是一种安全保障。
一是让秦国成为他的外援,承诺成为国君后,将河西之地割给秦国;
第二,让里克成为他的内应,承诺成为国君后,把汾阳城封给他。
但晋惠公当上国君后反悔,不但没有给里克封地,还逼死了他。
然后派使者向秦穆公道歉,说他本来打算把河西的土地割给秦国,但被大臣们拦住了。他们说土地是先君留下的,你逃跑的时候没有权利做出这样的决定。
据史记载,“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为什么要擅长秦者?”
[img]411517[/img]
面对晋惠公的欺骗,晋国又是当时的强国,秦穆公别无选择,只能忍气吞声。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乞求秦国购买粮食。
秦朝朝臣一致反对,甚至有人建议趁机攻打晋国,但都被秦穆公否决,还是卖给晋国粮食。
第二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希望从晋国购买粮食,但晋惠公不但不卖,还派兵攻打秦国。
《史记》记载,“秦饥,请在晋买,晋君谋之。”
令人惊讶的是,秦国赢得了战争,俘获了晋惠公。幸运的是,晋惠公的妹妹是秦穆公的妻子,最终挽救了她的生命。
晋惠公被送回中国后,王子作为人质留在秦国。为了延续秦晋之好,秦穆公视王子为宾,并将女儿嫁给他为妻。
然而,晋惠公病危时,王子却偷偷逃回晋国,然后成为国君,史称晋怀公。
一次又一次的被骗,让秦穆公很恼火,于是就有了拥立重耳做晋国君的想法。
据说,如果晋惠公没有几次失信,秦穆公就不会帮助重耳回到晋国,也不会有“晋文公”,那么历史就会不一样。
秦穆公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帮助重耳回晋国?与晋惠公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