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信任没有作战经验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地区爆发战争,起初只是小规模冲突。

随着战争双方的不断增兵,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持续了三年,最终演变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在战争中,赵国死亡45万人,国家精力充沛,无法抗拒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奇怪的是,赵国主原本是廉颇,赵军在他的指挥下伤亡不大。但赵括没有作战经验,导致赵军崩溃。

《史记》记载,“赵括既代廉颇,全面约束,易置军官。”

[img]410753[/img]

赵王为什么抛弃廉颇,却信任没有经验的赵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从农业周期的角度来看,也可以找到原因。

在长平战争的第三年,秦赵两军进入高潮期,7月双方数十万军队对峙,眼看就会拖到9月。

在农耕社会,9月左右有一件“顶破天”的大事,即使没有住在农村的人都知道,那就是“秋收”。

战国时期,诸侯国没有职业军人的概念,仍处于全民皆兵的状态。

按照惯例,赵军这45万人应该在田里收割粮食,现在却蹲在战壕里,那庄稼怎么办?

没有粮食,冬天怎么过?来年春荒怎么办?廉颇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他只是将军,但赵王不得不考虑。

为此,他努力与秦国和谈,失败了;试图向魏国求助,也失败了;试图向齐国借粮,又失败了;

赵王别无选择,但他也知道秦国用的兵力并不比赵国少,同样需要收割粮食,也不想花到九月以后。

[img]410754[/img]

对于战国七雄的其他五国来说,如果秦军是虎,那么赵军就是狼。两国的粮食都烂在地里,但他们很高兴地收集庄稼。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此外,长平战役中的秦军将军是王米,而不是能力最强的王坚。这是什么意思?

在赵王看来,长平的对抗只是一种误解,秦国并没有真正与赵国作战的决心。双方可以坐在谈判桌上,假装问候他们,回到中国收集食物。

如何把秦国拉到谈判桌上?赵王的方法很简单,“弃廉颇,重用赵括”。

廉颇一直主张与秦国合作,朝着齐、魏的方向扩张;而赵奢刚恰恰相反,他一直是反秦的主将。

虽然赵括没有战斗经验,但只要他是赵奢的儿子,这并不重要。

这样可以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赵国要与秦国抗争到底,只要表现得更狠一点,秦国肯定会主动回到谈判桌。

至于赵括的军事能力是否强并不重要,毕竟一切都是按照赵王的意愿办事的,监军也在监督。

[img]410755[/img]

然而,秦军却在背后偷偷地换了前将,用白起代替了王米,结果赵军一战大败,45万人全部被歼灭。

长平之战的失败源于赵王的估计不足。他没想到秦王会毫不犹豫地让庄稼在地里腐烂,以打败赵国。

秦国作为胜利者也没有得到直接的好处,它也浪费了收割粮食的时间。

长平战争后,虽然其他国家没有攻击秦国,秦军也没有继续攻击邯郸,但他们也退出了最终占领的上党高地,这让韩国变得更加便宜。

如果赵王提前考虑农业周期,可以避免后勤粮食的压力,赵国不会轻易换将军。

如果赵军将军还是廉颇,防线会更稳。即使后勤有压力,秦军的压力也不小。到时候,这取决于谁能坚持到底。

@ 从某种角度来说,赵国在长平战争中的失败是农业周期造成的悲剧。


为什么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信任没有作战经验的赵括?为什么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信任没有作战经验的赵括?

,,,

  • 为什么白起被称为战神?秦王为什么要杀白起?
  • 战神白起 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将军,白起为秦昭王战斗了无数次,讨伐了六国,使六国人民感到害怕;作为一名指挥官,他善...

  • 孙斌与庞涓谁更厉害?孙斌与庞涓有何历史故事
  • 一代奇人鬼谷子门下有两位得意门生,此二人便是魏人庞涓与齐人孙膑。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春秋战国的舞台,有...

  • 李牧,战国时期第一个抗击匈奴人的人:匈奴人十多年来一直不敢犯罪
  • 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是秦国的白起、王健和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这四个人的军事水平和成就各有优势。但说到北击匈奴...

  • 王翦助秦统一了哪些诸侯国?王翦出身简介
  • 如果说秦国为什么能够很快的统一六国,肯定跟很多人分不开关系,武将和谋士的贡献都是缺一不可。其中,武将肯定包括大将王翦...

  • 揭露盐贩子黄巢的秘密:如何将300年大唐逼到灭亡边缘
  •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登上长安皇帝宝座,国名大齐。然而,像大多数农民领袖一样,他的皇帝在官方历史上并没有为自己赢得一...

  • 赵奢是怎样的人?历史中的赵奢最后又和结局
  • 赵奢算是一个比较传奇的人才,他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奢本来是一个管理赵国财政的小官吏,在后来却能够指导赵国的军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