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什么影响?甘露之变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谋杀宦官失败的事件。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唐末,宦官专政达到了极致。从唐穆宗到唐朝死亡,8位皇帝中有7位由宦官支持。为了保住皇位,皇帝不得不讨好和纵容宦官。
文宗即位后,他试图惩罚宦官,夺回皇帝失去的权力。八年秋天,文宗将李训提升为宰相;他还任命郑注为凤翔节使,作为京师的外援,逐渐开始打击宦官。
大和9年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的名义,欺骗宦官头目的敌人到禁卫军的后院杀害他们。他们被敌人发现,双方战斗激烈。结果,李训、王涯、贾、舒元舆、王、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重要朝廷官员被宦官杀害,他们的家人也被牵连杀害。事件发生后,1000多人被株连杀害。
甘露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宫廷中最悲惨的流血事件。一天之内,600多名朝臣被杀,皇帝也被宦官软禁。
【甘露变背景】
[img]411051[/img]
安史之乱后,唐德宗任命宦官掌管禁军,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抗拒。
宝历二年(826年)12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位宦官王守成立文宗为皇帝。文宗对宦官的专权一直不满。大臣李训和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就和文宗一起谋杀宦官。
在王守澄的介绍下,李、郑两人能够进入朝廷任高职,文宗认为与两人谋事不易引起宦官的警惕。
当时外人只知道李和郑依靠宦官擅长威福,却不知道他们原本和文宗有别的秘密。
大和九年,文宗以李训之谋,杖杀曾参与杀害唐宪宗的宦官陈宏志,不久又以李、郑之谋赐王守澄死亡。
尽管李、郑两人的共同目标是消除宦官专权,但两人开始争功夺利,发展成势不双立的局面。
9月,李培被提升为首相,并将郑注派往其他地方担任凤翔节日使者。表面上看,他是一名助手,但内部还有另一个计划。如果清除宦官的计划成功,下一个目标是郑注。
【甘露变化的影响】
甘露变了以后,宦官一直牢牢掌握着军政大权,君主的废弃和生死也掌握在宦官手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世界上的一切都取决于北司,宰相写文件。”宦官“威胁天子,低头看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书省、门下省官员入朝都与家人辞别,也许何时就会被杀。
唐文宗更被宦官欺负。有一次,他问当值学士周勇:“我能成为前辈吗?”周勇回答说:“陛下尧舜之主也是。”文宗叹了口气,“我怎么敢比尧舜?周勇:“亡国之主怎么能比圣德更好?”文宗说:“害羞,献身于强大的诸侯,现在我受制于家庭奴隶。用这句话来说,我不如!”因为哭泣,沾着裙子,流着鼻涕,所以我不再看朝廷了。
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杀死宦官,唐朝的宦官势力才消失。然而,唐朝很快就因为朱温建篡夺后梁而灭亡。
甘露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