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范于期是[荆轲刺秦]事件中付出最多的,为什么要这么说?

公元前227年,秦国灭亡赵国后,兵锋已达易水,直接威胁燕国安全。

据《史记》记载,“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略侵诸侯,至燕。”

燕国的实力不如秦国,王子丹为了解决危机,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那就是著名的“荆轲刺秦”。

为何太子丹不堂堂正正地击退秦军,选择旁门左道而不是合纵连横?

原因有二,一是燕国的尴尬身份,它一直是秦国的盟友,与其他五国有着深深的怨恨;

第二,当时游侠之风蓬勃发展,他希望像曹沫劫持齐桓公一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王子丹通过田光的推荐,遇到了剑客荆轲。

起初,荆轲不同意以这种方式拯救燕国,但经不起王子丹的笼络,最终同意实施这一危险计划。

《史记》记载,“这个国家的大事也是,臣下,恐怕不足以任使。”

[img]410629[/img]

经过一番准备,荆轲和秦舞阳在“风萧萧易水寒”的歌声中前往秦国。

秦舞阳在秦王宫变得胆小,荆轲不得不自己拿着地图献给秦王。

展开地图时,荆轲突然拔出匕首刺向嬴政。虽然事件突然发生,但结果仍以失败告终。

2000多年来,“荆轲刺秦”一直为世人所熟知,荆轲是一位抗暴英雄和勇士,为了刺杀嬴政而不顾个人安全。

然而,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人付出的比荆轲还多,他既不是王子丹,也不是秦舞阳,而是鲜为人知的范在期。

《史记》记载,“秦将樊于期得罪秦王,亡之燕,王子受而舍之。”

在暗杀嬴政之前,王子丹应该准备两件礼物,以确保荆轲能够在秦王宫接近嬴政。一张是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另一张是燕国将军范的头。

对于第二份礼物,王子丹非常不情愿,这与范的经历有关。范原本是秦国将领,从军几十年,被嬴政任命为将军。

[img]410630[/img]

公元前233年,樊于期率军攻打赵国,却被李牧打败。

尽管秦国提倡爵位军功制,但另一方面,法律也相当苛刻,依樊于期的情况,即使回到秦国也难免一死。

在绝望的情况下,范于期选择逃离燕国,找到王子丹要求收留。王子丹收留范于期,主要是因为他和嬴政有个人私怨。

王子丹年轻时,在赵国做过一段时间的人质,当时嬴政也在赵国,同样的经历让两人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随后,嬴政继位秦王后,太子丹又被燕王喜派往秦国当人质。

王子丹一开始很开心,两人曾经有过一段感情,他以为嬴政一定会欣赏自己。

但是太子丹到秦国后,嬴政对他一直很冷淡,这让太子丹很恼火。

《史记》记载,“秦王遇到燕太子丹不善,所以丹怨而亡。”

后来回到燕国后,王子丹寻求报复嬴政,但燕国实力弱,一直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时,秦国老将樊于期来投,王子丹自然满心欢喜,不但接受了他,还给予了重用。

[img]410631[/img]

樊投靠太子丹后,秦国的家人被嬴政下令处死。

荆轲私下会见范于期,告诉他刺秦的真相,范于期二话没说,直接自杀成全荆轲。

范于期用这种悲剧的方式,为荆轲刺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荆轲刺秦为何失败?

一是秦舞阳的懦弱,使荆轲成为刺秦的执行者;

二是王子丹的多疑,不等荆轲的朋友催他赶紧上路。这样,荆轲的一腔热血和范的悲壮之心就可惜了。


范于期是[荆轲刺秦]事件中付出最多的,为什么要这么说?范于期是[荆轲刺秦]事件中付出最多的,为什么要这么说?

,,,,,,

  • 张仪介绍秦国名相 用智谋和辩术瓦解六国合纵
  • 导读: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战略家。张仪曾与苏...

  • 战国名将廉颇是怎样的人?廉颇生平事迹简介
  • 廉颇在战国是个叱咤疆场的汉子,在疆场厮杀无数载,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他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

  • 李牧,战国时期第一个抗击匈奴人的人:匈奴人十多年来一直不敢犯罪
  • 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是秦国的白起、王健和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这四个人的军事水平和成就各有优势。但说到北击匈奴...

  • 秦孝公为什么大力支持商鞅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 秦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不仅秦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秦始...

  • 秦宣太后芈八子简介 秦王妃米八子的生活
  • 导读:宣太后(?-前265年),米姓,或秦宣太后,出身楚国,是秦国侯魏冉的异父姐,后来是秦惠文王妃,生了秦昭襄王。起初,宣...

  • 秦武王嬴荡究竟有多勇猛?秦武王的弱点是什么
  •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以后,秦武王便继承了皇位,年轻时期的秦武王其实还是一个潜力股。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不是特别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