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中后期,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并购战争也更加激烈。
战国时期,周王朝的诸侯国大幅减少,实力雄厚的诸侯国有七个,即战国七雄。
燕国历史悠久,是唯一一个进入战国七雄的姬姓诸侯国(魏国和韩国虽然是姬姓,但早已与周王室分离)。
但与其他六国相比,燕国的知名度一直很低,因为它的实力一直处于中下游,而且位于东北角,远离中原。
西周时期,燕国的记载并不多。周武王灭商后,他在燕地封了弟弟姬氏。
《史记》记载,“周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逐渐激烈,一些诸侯国趁机崛起,如齐国、晋国、楚国等。然而,燕国的存在感并不强,也没有太多引人注目的表现。
曾经是打酱油的角色,被山戎偷袭,差点灭国。幸运的是,齐桓公伸出援手,不仅打跑了山戎,还给了燕国500英里的土地。
此时的燕国,虽然实力不强,但版图并不小。
[img]410632[/img]
战国时期,燕国转身一变,不再是诸侯争霸的配角,而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了燕国,秦国才能顺利统一世界。从某种角度来说,燕国是秦灭六国的最大帮助。
短短一百年,燕国只出手两次,却改变了世界大势。
春秋战国几百年来,燕国虽然疆域辽阔,但不适合农耕,想要向中原发展,却一直被齐国压制。
齐国是燕国最大的敌人。因此,齐国是燕国第一次采取行动的对象。
战国中期,魏国的霸主地位被拉下,世界形成了“东齐西秦”的双强格局。
商鞅变法几十年后,秦国的国力逐渐增强,但也不是齐国的对手。桑丘之战使秦国二十年不敢出兵。
在随后的函谷关战役中,秦国割地投降,不久又趁势吞并了宋国。这时,齐国有吞天下之势,
但在这个关键时刻,燕国与秦国、韩国、赵国、魏国组成了五国联军,共同征服齐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齐”。
据《史记》记载,“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
[img]410633[/img]
尽管田单击败了燕军,齐国成功复国,但实力却大大削弱,已沦为二流国家,无法再次与秦国争霸。
自北方以来,秦国是唯一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虽然楚国在南方也很强大,但与秦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齐国后,赵国成为北方国家抵御秦国的桥头堡。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成为军事强国,能够与秦国搏斗。
从地理上看,如果齐国是燕国的第一敌,那么赵国就是燕国的第二敌。
在长平之战中,虽然赵国死亡45万,但秦国作为胜利者并不容易,死亡伤害人口也达到了30万,这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来恢复活力。
但燕国没有给赵国机会,强行起兵60万,让赵国雪上加霜。
尽管廉颇凭借二十五万老弱之兵击退了燕军,但赵国的情况更加恶化,耽误了恢复活力的绝佳时机。
据史记载,“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打破栗腹。”
此后,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关东六国再也没有实力抵抗秦国,世界形成了一强六弱的局面,统一之势已成。
[img]410634[/img]
燕国最后一次表演是“荆轲刺秦”,这是王子丹的个人行为,虽然在历史上颇有名气,但却无法改变秦灭六国的趋势。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燕国、赵国和齐国是天生的敌人,这与春秋时期的吴越是一样的。
当然,这也是燕国成为秦灭六国最大助手的原因。
燕国实力不强,为什么说它是秦灭六国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