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和商朝军队在牧野的决战。以下是详细介绍。
“自古以来,就有道伐无道,没有道德让有德。太过分了!”这句话成了后人反抗暴政时常说的一句话。自夏杰王宠爱西西被商部落推翻以来,商的末代君王周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的掘墓者一开始只是一个小部落,这与他祖先最初的情况非常相似。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闻周昏乱暴虐,杀王子,囚箕子。太师挑,少师抱着乐器,和周在一起。”他邀请了世界各地的诸侯,“率领军车300人,虎贲3000人,甲士4500人,东伐周。”在击败商纣王的军队后,武王接管了世界。即位之初,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挽救商纣王暴政以来的局势。
他做了什么?
为了稳定世界大势,首先是“为殷初定未集,即使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二是“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鹿”,让那些纣王无道招致关押或卖奴隶的人恢复自由。
第三,“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类似于打土豪分田,把商纣王搜的民脂民膏全部退还给穷人。...
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世界形势立即决定,周武王回到了家乡西岐。周武王采取的这些手段已经成为许多开国皇帝治理国家的标准。当世界新确定时,大多数人都在稳定他们的统治地位。
然而,总有一些人质疑周武王,认为周武王是一个混乱的小偷,认为武王是以下混乱,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种观点是,商朝的科技比周武王所在的部落更强大,证据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比西周的大盂鼎科技含量更高。
[img]409516[/img]
这里提到的科技含量是它们的规格和装饰。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重832公斤。而大盂鼎,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从数据上看,司母戊鼎确实比大盂鼎漂亮,但数字上的大小真的能说明一切吗?
你知道,商朝和西周都处于青铜时代,这两种青铜器的重量差异并不意味着谁比谁更强大。至于青铜器上的装饰,都在于工匠的审美水平和心理技能,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很直接的关系。
如果装饰好看,说明科技发达,那么今天的科技肯定会远远落后于古代。今天的很多东西都在于实用性,但是花里胡哨的东西少了很多。
另一种观点是,西周的发家史非常不光彩,他在发动对商纣王的讨伐之前,已经发生了许多战争。
例如,《竹书纪年》记载了西周的发家过程:“武乙二十一年,周公的父亲去世了。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三十年来,周师伐义渠,是其君以归。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浩,马十匹;三十五年,周公季伐西落鬼戎;文丁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四年来,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七年来,周公季历开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来,周公季历伐伊徒之戎,获得其三大夫,来献捷。王杀季历。”
如果说西周比商朝落后,或者后进文明击败先进文明,或者在强大的过程中击败周边许多国家或部落是不公平的,那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更重要的是,当你的文明没有粉碎其他文明时,它本身就有矛盾和整合,这样的论点显然是有偏见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除了有些人故意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否认他们祖先的一些事情来实现他们无法告人的目的。
毕竟,周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完全否定西周的历史和作用,相当于切断了中华民族的根源。这样的人真的很可耻。
[img]409517[/img]
那么,武王伐纣的历史真相是什么呢?
事实上,几千年前,古人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那就是“无道”,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观点,而不是一些所谓的专家。
在《史记》、荀子议兵、在《韩非子·余老》等众多记载中,商纣王是暴君,尤其是《墨子》一书中,对商纣王的评价更为全面:“过去,殷王是天子,富有世界,批评天侮鬼,为世界上所有的人感到骄傲,播弃李老,杀害孩子,无罪无罪,挑剔孕妇,老寡妇,无言以对。”
各种迹象表明,商纣王被摧毁纯粹是罪魁祸首。即使没有周武王,其他部落的国王也会推翻他。你这么认为吗?
历史上真正的武王伐纣是什么样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