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鲁庄公20年夏天在齐发生大灾的故事,这里的大灾就是疫情。当时的疫情是影响全国的传染病。这里的全国不仅仅是指齐国,还有专门记载这种传染病已经影响到鲁国。
[img]406727[/img]
这本书的作者是齐国人公羊高,但这本书是从鲁国的角度写的。疫情从齐国传到鲁国,特别记载。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传染病疫情确实爆发了多年的兵灾。
鲁庄公20年,齐桓公12年,公元673年。
[img]406728[/img]
齐桓公五年来一直在攻击鲁国。鲁国战败后,他选择将遂邑献给齐国,以换取和平。从那时起,齐桓公与鲁庄公达成了合同。此后,没有记录这段时间发生了战争。在齐桓公14年的时间里,陈厉公的儿子来到齐桓公避难。秦桓公想让他成为他的清朝,但他拒绝了。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君。夏,齐大灾。大灾者何?大痔也。大痔者何?痢也。---由此可见,在此期间,齐国没有这场疫情就停止了国家运作。至少没有隔离措施,陈国的公子可以自由逃到齐国,说明疫情当时应该已经结束了。齐桓公在此期间仍处于主导地位,可见齐国并没有因疫情而衰弱。疫情传播到鲁国,但这段时间鲁国没有相应的紧急情况。可见这场疫情应该不是很严重。
可能是传染性强,但死亡率不高,容易恢复。我觉得应该是普通的病毒性流感。虽然当时很难治疗,但毕竟不是太严重的疾病。据说从有限的数据来看,这场疫情与战争无关。应该是流感引起的疫情。赵惠文王22年,赵爆发疫情。
这个故事记录在《史记》中。赵惠文王是一个喜欢打仗的国王。他是赵武灵王的小儿子。他受到父亲的青睐,取代了长子,成为了继承人。在他任期间,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臣和将军,如林相如、廉颇、平原君赵胜、赵豪等。
有这么多有才华的异士,赵惠文王自然不甘寂寞。恰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结束,赵国军事实力大大提升。赵惠文王经常为了地盘问题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一旦发生战争,就会有大量士卒死亡,而士卒死亡是疫情爆发的关键。赵惠文王20年来,廉颇带领军队进攻齐国。赵惠文王本人在河西外遇到了秦赵王。
赵惠文王21年来,他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漳水改道。他把漳水改到武平西部。这对瘟疫有影响吗?很难说清楚。
第二年,赵惠文王22年,爆发了大规模瘟疫。这场瘟疫对赵有很大影响吗?其实也不是很大。瘟疫爆发的那一年,赵惠文王把公子丹当成了王子。仅仅一年后,赵国大臣楼昌就带领军队进攻了魏国的几个城市。不幸的是,他没有打败它。
二十年来,廉颇将军齐头并进。王和秦昭王在西河外相遇。二十一年,赵迁漳水武平西。二十二年,大疫。把公子丹当王子。二十三年,楼昌将军攻魏几,不能拿。十二月,廉颇将军攻魏家,因城而归。再攻安阳,取之。-史记
直到12月,廉颇亲自带兵,才打下了几邑。这样,赵爆发瘟疫的第二年就可以带兵出征,说明瘟疫对国家影响不大。根据现有数据,瘟疫很可能是漳水改道引起的。河流改道很可能导致洪水爆发,这是瘟疫盛行的条件之一。
随着洪水的消失,瘟疫逐渐消失。我们找不到治疗的记录,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瘟疫已经结束了。秦始皇4年来,蝗灾发生,世界大疫。公元前243年,秦始皇嬴政还没有统治世界。秦把赵的质子还给了赵,也就是赵的王子。
今年10年,蝗虫从东方飞来,可以说是遮天遮阳。于是爆发了一场大瘟疫。据说世界上有瘟疫,情况更严重。蝗灾导致粮食严重减产,秦国国库粮食不多。当时,只要人们能把1000块石头的粮食献给国库,他们就能提高一个等级。
四年,拔出来,有诡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赵,赵太子归国。十月庚寅,蝗虫来自东方,遮天。世界疫情。人民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来,将军叛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均拔之,取二十城。-史记
那么蝗灾为什么会爆发全国瘟疫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蝗虫来吃庄家。没有食物的人大多饿死。
一旦有更多的人饿死,瘟疫自然会在民间爆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年,秦始皇五年,他带领军队进攻魏国,并建立了20座城市,如酸枣、燕子、虚拟和长平。
由此可见,瘟疫对秦国的危害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至少士卒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魏国之失去的20座城市是否与他们的瘟疫有关?这里没有详细记载瘟疫应该不是小问题。
春秋时期发生了什么瘟疫?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