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理由说过去,否则就会受到谴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理由变得越来越宏伟,直到现在,战争已经成为战争的主题;
2.出师时要光明正大,不能偷袭,不能在其他国家发生灾难,也不能在饥荒或君主去世时发动战争;
[img]407372[/img]
3.两国交战前,将派使者到对方军营陈述交战原因。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派使者到司马懿军营;
4.战争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两国军队只能在双方的边境作战,所以战场也被称为领土。战争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规定的时间结束,你可以在累的时候休息。
5.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能攻击对方的君主。当时,诸侯国的君主往往是领导人。
公元前575年,晋楚为了争夺中原霸主,在炎陵爆发战争,历史上被称为炎陵之战。在这场战争中,发生了一个温暖的场景。晋国主开着战车,三次遇到楚王的战车,都下车送礼物。楚王也很高兴,给了英志一把弓。最不可思议的是,楚军战败逃跑,晋军只追了50步,就不再追了。这就是50步笑100步的由来。
公元前521年,宋国内乱爆发,华豹与公子城在赭丘相遇,战争爆发。华豹率先向公子城射箭,偏离。当公子城准备用箭反击时,华豹又打开了弓,准备射击。公子城大声说:你不讲规矩。刚才已经射出箭了。现在轮到我了。没想到华豹真的放下弓箭,等公子城射击,被公子城射死。
[img]407373[/img]
在这方面,宋襄公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元前638年发生在宋楚之间的洪水之战,解释了什么是“礼仪之战”,在《春秋左传》中有详细记载。那为什么春秋初期的战争是这样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当时诸侯国之间的亲情还在,大家庭兄弟之间的争斗自然是“规则”。此外,参战人员都是贵族,统帅是一国之君,士兵是士兵,平民和奴隶没有资格上战场。
当历史车轮进入春秋中后期时,战争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晋国将军首先提出了“士兵,诡计多端”,然后各国开始让平民和奴隶进入战场,以赢得胜利。战国初期,战争已经改变,成为一种没有底线的暴力行为。
春秋初期的战争讲究[规则]。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