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和西凉军的故事,为什么王允拒绝西凉军归降?他为什么这么自信?为什么他被杀了?
董卓死后,王允有机会重建大人物。不幸的是,他丰满的理想被西凉军的邪恶打破了。王允的败亡是因为他拒绝赦免西凉军,然后迫使董卓的马仔队“成功”。
王允为什么拒绝赦免西凉军?有两个原因:一是政治立场问题,让他做出“选边站”的决定;二是双方实力的对比,让他对“战必胜”做出乐观估计。
要了解东汉亡国的密码,就要摆脱狭隘的“道德束缚”,抛弃“好人坏人”的历史观,从历史书中挖掘推动历史车轮的“隐形动力”。
简单地说,董卓并不代表“邪恶势力”,尽管他有邪恶行为;王云和袁绍并不代表正义,尽管他们也有正义行为。本质上,这是东汉末年关东豪族与凉州军阀之间的权力斗争。
[img]405896[/img]
东汉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一个富裕的士族阶级和皇权共同治理世界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国英雄家族变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关东豪门集团”。
该集团不仅包括袁氏、杨氏、陈氏、荀氏等关东后起之秀,还包括河东、山东、河北豪族势力,可称为“泛关东集团”。
王云是河东士族集团的一员。他的开始得益于司徒杨赐的支持。桓灵时期,在皇权的支持下,宦官势力猖獗,连续两次发动“党监狱之争”,对富裕家庭世界集团造成沉重打击。
当然,士族集团不会坐以待毙。王允与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展开了艰苦的战斗。他一个月被捕两次,差点被处死。王允之逃脱死亡的秘密在于他背后东豪门集团的支持。
@ 虽然王允不是关东人,但他本质上是关东豪门士族集团的重要成员。
董卓是西凉集团的代表人之一。西凉集团长期处于东汉帝国的政治边缘,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关中士族集团。
[img]405897[/img]
然而,由于长期与匈奴和西羌作战,西凉集团的特殊环境使其演变为半军事化的家族力量。黄巾军起义,西凉集团以其出色的战斗力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东汉帝国既害怕又必须重用的军阀力量。
当一个人足够强大,足以鄙视世界时,他会怎么做?必然会上升到政治诉求水平,这也是董卓想入驻洛阳,靠武力掌握朝政,架空皇权的原因。
毫无疑问,关东集团是西凉集团最大的受害者,这是一对生死敌,没有和平的可能!
王允能杀死董卓。第一个英雄不是貂蝉,而是关东士族,包括吕布。但在分配胜利果实时,王允表现出狭隘,固执地坚持“关东集团本位主义”的思想。
董卓死后,有人曾建议将西凉军交给皇甫嵩统领。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建议。和董卓一样,皇甫嵩也是西凉豪族的一员,但皇甫嵩不愿意成为自尊的军阀。即使他断臂,他也应该听从朝廷的调度。因此,虽然皇甫嵩不是关东集团的成员,但他至少是关东集团的“统战对象”。
[img]405898[/img]
如果王允能接受这个建议,失去“组织”的董卓只能接受新领导人皇甫松,后来就没有叛乱了。遗憾的是,王允的态度是:这不是对关东士卒的冷漠吗?西凉军必须交给关东人。
原本计划“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但被王允的态度吓坏了:这显然是杀死我们西凉人的前奏!
因此,在“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的鼓励下,他们竟然捏沙成泥,变成了咬人的兔子。
由此可见,王允“选边站”的政治立场是加剧董卓时代矛盾的根源。如果他能抛开标准主义思想,西凉军就不可能集体反击。
王允之决定对西凉集团动刀。当然,还有一个强大的武器。他认为董卓死后,西凉集团对自己没有威胁。他的理由如下:
一是关中集团与西凉集团存在矛盾
当时朝廷已经迁都长安,虽然不是关东集团的大本营,但关中集团是东道主。然而,董卓进入长安后,并没有完成对关中集团的收藏。双方面对面不和。
王云的判断是准确的,但他在执行层面上犯了一个错误。首先,像董卓一样,他对关中集团采取了挤压政策,而不是收集和编辑。例如,他提拔他的同乡宋毅帮助左冯毅和王宏,而不是任命当地人。
[img]405899[/img]
因此,关中集团虽然不支持董卓,也不支持他王允。
其次,董卓死后,西凉集团的树倒了,猴子散了
王允的判断也很准确。董卓死后,董氏家族被所有民族摧毁,他的“八大金刚”死亡。但王允忘了,董卓树倒下,猴子散了,并不意味着他能在后面收获胜利的果实。
事实上,王云为杀死董卓的胜利感到骄傲。他把所有的统一战争对象一个接一个地推向了对立面。例如,吕布被王云视为家庭奴隶,而不是政治联盟。另一个例子是蔡勇,他说了一句不恰当的话,被王云处死,导致他失去了关东士族集团的心。
在给西凉集团做减法的同时,王允又给自己做了一次减法。
第三,关东集团的兵力足以对抗西凉集团
从表面上看,王允的判断是正确的。
董卓死后,董家军的核心人物基本上都是团灭了。像李庚和郭思这样的三流人物根本没有吸引力。他们的计划是成为一名强盗,获得一些好处,回家成为一名富人。
关东集团的兵力情况如何?史书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可以粗略计算一下。
[img]405900[/img]
当初洛阳的中央军主力是西园八校尉,每校尉约700人,共6000人。后来,皇甫嵩率领五校尉与黄巾军作战,并征集了河东、河内、河南的驻军,新招募的士兵共4万人,全部被皇甫嵩带到关中。
此外,没有大量的队伍进入关中,所以大致可以计算,当时长安的关东联军不会超过5万人。
如果算上关中当地的兵力,这个数字应该是相当可观的。只有几千人加在一起,真的很难对关东联军构成威胁。
问题在哪里?王允低估了被迫着急的兔子有多可怕!
王允准备加罪西凉集团的做法,被贾诩等人传播为“王允要屠杀整个西凉人”,因此李峥成为西凉人的利益代言人。
于是,原本一盘散沙的西凉军重新团结起来,他们一路走来,到了长安,竟然成了拥兵十几万的强军团!
请注意,王允的5万人不全是他的铁杆,而是在关中作战,原本的绝对优势瞬间成为绝对劣势!
事实上,即使这些人死守长安,如果袁绍等人再来救援,扭转局面也不是奢望,但长安怎么会这么快失去呢?
[img]405901[/img]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说明,但我觉得应该是关中人当了带路党,王允客场作战根本控制不了局面。
@ 王云最初的信心实际上是吹气球。他没有看到所谓优势背后的巨大隐患。他制定了人为树敌的政策,把自己推向了死胡同!
为什么董卓死后王允拒绝西凉军? 王允败亡的问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