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头市固阳县西斗铺镇的白石沟山上,有一条几尺长的石缝,缝里插着一根箭杆,具体年数无法测试。据当地人说,这是杨六郎和杨燕射出的箭。
杨延昭是杨叶的儿子,在杨家中排名第六,俗称杨六郎。事实上,杨延昭是长子,被称为杨六郎。有两种说法。1.这个名字可能是根据同一祖父或同一曾祖父的年龄排名的。虽然杨延昭是杨叶的长子,但他可能有五个表弟;2.杨延昭在边境防守了20年。辽军害怕他,所以他把他当作天上的六郎星(将军)。
[img]406380[/img]
杨延昭从小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公元983年,26岁的杨延昭作为先锋进攻朔州城。他的手臂被射穿,但他越来越勇敢,最终进攻了这座城市。公元986年,父亲杨业去世,杨延昭肩负起河北延边抗辽的重任。在与辽军的战斗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
当时,辽国侵吞了宋朝的大片土地,但想与宋军和解。杨延昭自然不愿意,所以他告诉辽军先退一箭,然后再谈条件。辽军将军不假思索地同意了。一箭之地不会太远。出乎意料的是,杨延昭拉满了弓,尽力射出箭。两国士兵都去寻找箭。结果,他们在距离雁门关千里之外的阴山白石沟找到了它。结果,辽军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挫败。
[img]406381[/img]
虽然《宋史》记载杨延昭勇敢善战,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是杨延昭使用的策略。副将孟亮提前将木椽插入铁犁头,卡在阴山白石沟的石缝里,造成他一箭射入阴山的错觉。杨延昭守卫边境20多年,辽军不敢踏上宋境半步。公元1014年,杨延昭去世,享年57岁。
杨延昭作为一个民族英雄,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虽然他在北方驻扎了很长时间,还没有去过南方,但广东阳春人仍然为他建庙,那就是今天的杨公庙。
杨延昭靠箭定边界,守护边境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