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迪和朱高旭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迪能夺侄子王位,朱高旭为什么不能?
以前的古装剧基本上很少拍明代题材,通常以清代为主。毕竟明朝皇帝很精彩,清朝皇帝很有才华。光是乾隆,江南就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要写,这些东西都是普通人喜欢看到的。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明代戏剧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首先是《大明风华》,然后是《山河月明》。故事情节大致相同。它只是改变了演员和团队,但它仍然让人们看起来很高。
[img]404285[/img]
《大明风华》和《山河月明》都有一个重头戏——靖难之战。
也就是说,叔叔通过造侄子获得王位的故事,所以问题来了,朱迪可以造反成功,为什么朱高旭不能?
还是朱允祎究竟比朱瞻基差在哪里?
小木结合历史做了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朱允祎差在三个方面。
一、缺乏先天教育
如果朱标没有早逝,朱允炆大概就不会这么顺利成为皇帝了,朱元璋也想不到他一心培养的大明储君会比他走得早。
朱标还是王子的时候,朱元璋给了他明初最强的教育队伍。
文有李善长、刘基、武有徐达、常遇春,为使儿子与自己不同,还请宋连当朱标老师。
自明朝以来,只有宣宗皇帝朱瞻基能比得上这样的团队。
从这个配置来看,朱元璋应该想把朱标打造成文治武功,都是一流的明朝皇帝。遗憾的是,人不如天。37岁时,朱标被上帝邀请喝茶。
朱元璋悲痛欲绝的同时,利排众议,将朱允炆扶上王子之位,但他再也没有精力像培养朱标一样培养朱允炆了。(朱元璋离开六年后去世)
他用极端的手段清除了所有可能威胁到王位的英雄武将。
与朱棣相比,朱允炆毕竟没有“见过任何世界”,他既没有见过千军万马的战场,也没有经历过暗流汹涌的政治斗争。
他有当天子的运气,但没有当天子的生命。
他无法控制大臣,平衡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矛盾;他没有勇气和战略来领导三军。他依靠圣人的话和儒家的方式。
[img]404286[/img]
他相信“仁、义、礼、智、信,以诚相待”,但他不明白的是,在安慰对手之前,这些东西必须说服对手。
另一方面,朱瞻基从小就跟着朱迪,做着带头冲锋舔血的工作。他完美地继承了朱迪的杀戮决策,要么不做,要么做出独特的做事风格。
这是一个既谦虚又勇敢的人。用朱高旭在《大明风华》中的话来形容,他比朱迪更虚伪残忍,比朱高炽更狡猾伪善。
这样的人不知道当天子比朱允炆强多少倍。
二:没有自己信任的团队
在朱云文上任之前,朱元璋还是帮他仔细考虑过。他用齐泰、方孝茹、黄子澄治国,用徐达之子徐惠祖、百战老将耿炳文带兵。他的儿子们守卫着边境。虽然他们不是万无一失的,但动摇首都的基础并不是那么简单。
但是为什么朱允文一打起来就被打败了呢?很多人说他不知道如何用兵,放弃了耿炳文和徐慧祖,重点利用了“大明一号战神”李景龙。此外,他下了一个特别愚蠢的命令,导致最终失败。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因素。这些人都是忠诚的大臣(李景龙除外),他们也很有能力,但领导人是空降的,也就是说,朱云文根本不了解他们的真正能力。
他们不是从一开始就跟随朱云文心腹的人。以耿炳文为例,他的战斗特点是稳定稳定,这正是朱迪最害怕的。只要时间长了,朱迪的军队就不会自破。
但是朱云文不明白这一点。他主动削藩有点不对劲。现在他更焦虑了。全世界的人都在看。如果他不能在短时间内清理他的四叔,剩下的七叔、八叔和十三叔,如果他和四叔合作怎么办?
@ 只有这样,他才会临阵换帅,犯了用兵的第一大忌。
但他也没办法,毕竟人才不是自己培养的,用起来也没那么方便。
[img]404287[/img]
另一方面,朱瞻基从穿开裆裤开始,三杨就是一个死心塌地的王子党。他多次跟随朱迪远征漠北,这也让他与一批武将有了密切的接触。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生死战友。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心腹。再加上他的军事才能和皇帝的勇气,朱高旭从决定出兵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失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高层领导在空降到一个单位后会更换一批原来的中层管理人员,利用自己人的原因,知根知底,做事容易的原因。
三:人为流失造成的人为流失
朱允炆上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这件事很不光彩,也很蠢。
原来朱迪还是找不到造反的理由,侄子这边一削藩,他和姚广孝就乐了,真想来什么。
[img]404288[/img]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相信一条定律,成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信念(也可以理解为愿景),“清君侧”就是朱迪的信念。
他可以用这个理由说服自己,也可以说服全世界的人民。后来,他的儿子朱高旭失败了,根本找不到理由。朱瞻基没有给朱高旭这个机会。
那为什么削藩会失去人心呢?自古以来,新帝即位,为了施仁政,通常会大赦天下,告诉世人:这是一位爱人的好皇帝。
当朱允炆不得不逆转时,当他祖父的骨头不冷时,他开始清理他的叔叔。原因是他认为叔叔们可能有两颗心。
对待自己的家人还是这样,以后还能有人好吗?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藩王都是罪大恶极,有的还是很受当地人的喜爱。这样,他们所在地的人就会对朱云文有意见。
刚上位,就残害同袍,造成刚原本稳定的生活又起战争,说好爱民如子呢?
看看朱瞻基,他父亲为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人们眼里,这是一个好皇帝。后来叔叔造反,他没有大惊小怪,而是先派人谈判。他出兵前真的谈不上了。
出兵后,也没有大杀四方,最后很顺利地“招降”了叔叔,对参与者大概不追究。
[img]404289[/img]
朱瞻基出兵的目的只是为了平息干戈。活捉叔叔后,他也礼貌地对待对方。他没有上来就点击了。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恩威并行,双管齐下。
四:结语
@ 朱允炆在各方面都比朱瞻基差一个档次,严格来说,他没有当皇帝的资格和能力。
至少在上位的时候,他还没有准备好,朱元璋的偏爱,他勉强坐在这个位置上,但结局还是一样的。
[img]404290[/img]
写到这里,小木想起了理财界的一句名言:靠运气赚到的钱,将来一定会凭实力赔钱。
这句话似乎很适合朱允炆。
朱迪可以夺取侄子的王位 为什么朱高旭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