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宋大军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初期,军队战斗极其强大。为什么军队在末期变得如此虚弱?
北宋初建时,除北方辽国外,其军队横扫世界,堪称无敌。然而,在北宋中后期,曾经强大的宋军变得虚弱。那么宋军是如何一步步变弱的呢?事实上,制度是基础。贯穿宋代的宋代军事制度是宋代军队战斗迅速下滑的“罪魁祸首”。
禁军是北宋兵力构成的主要战力
《宋史兵志》有载,“宋兵制大概有三个:天子卫兵,守京师,备征守卫,称为禁军;诸州的镇兵被分配给使兵和厢军;选择户籍或应聘,让他们团结训练,认为自己在防守,就是乡兵”。此外,还有少数驻扎在西北部的番兵,以及属于当地公安部队的土军和弓手。
[img]404521[/img]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宋代军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禁军负责守卫北京大师和出国旅行,是军队的主要战斗力;货车军队主要从事城市建设、武器制作、道路桥梁建设、粮食开垦、官员保镖、欢迎等工作或杂役,也被称为“兵役”;乡兵完全是平时接受军训的农民,主要负责修城、运粮、捕盗、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
作为宋军的主要战斗力,禁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最精锐的殿前军负责驻扎在首都,保镖和亲军负责驻扎在各地。禁军分为四级:厢、军、营、都。厢辖10军,军辖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其中,营是禁军的基本建制单位。军队调动、驻军和作战通常用营计算军队。
虽然厢军也是常备军,但由于主要承担杂役,平时不承担训练和作战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没有战斗力。乡兵完全是民兵。虽然他们经常训练,但他们的战斗力很难保证,因为他们没有脱离生产。
北宋特殊军制,战斗力下降已成定局
赵匡胤篡夺周建宋后,为了改变五代十国以来武强文弱的局面,避免重蹈“黄袍加身”的覆辙
[img]404522[/img]
1、强干弱枝。为了防止地方势力过强,威胁中央统治,赵匡胤在兵力配置上基本遵循“强干弱枝”的原则,即从当地厢兵和乡兵中抽调精锐组成禁军,使禁军成为最精锐的大军,禁军的指挥权直属皇帝,削弱了地方势力。然而,宋军的战斗力将完全由禁军保证,而地方军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2、内外相维。所谓“内外相维”,就是把禁军一分为二,其中最精锐的殿前军主要负责守卫首都,而侍卫亲军则负责驻扎在各地。这样,由于首都保留了大量最精锐的禁军,即使各地发生叛乱,也可以迅速动员军队扑灭。如果首都发生兵变,当地禁军可以与当地军队合作,以巨大的军事力量回到秦王。
3、兵权分离。宋代禁军分为殿前军和侍卫亲军,由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统领。然而,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的长官并不十分重要。后来,由于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长长长期虚假,侍卫亲军司逐渐分为两个衙门: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司三衙”。@ 宋朝为了避免武将权力过大,进一步拆除了兵权。其中,两司三衙只有统兵权,调兵权属于枢密院,战时皇帝临时任命带兵权。军权分离虽然可以防止将军擅权,但也容易导致军事行动受到制约,反而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4、兵无常帅。宋代规定,京城禁军和地方禁军必须顶起换防,这种轮流驻防的方式被称为“更加守法”。然而,军事调防和将军并没有随军调防,从而达到了不知将军、不知将军、不常帅、不常帅的目的,有效防止了各级将军完全掌握军权。然而,虽然这种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将军的扩大,但它也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将军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军队的凝聚力和忠诚度也难以保证。
[img]404523[/img]
宋军这些制度的目的主要是改变五代十国以来武强文弱和唐末以来地方分离的现象,但缺点也极其严重。宋初,由于军队战斗力强,缺点并不明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缺点开始被无限放大,战斗力的下降已成定局。
军队素质下降,军队腐败严重,禁军战斗力开始迅速下降
正如前面提到的,禁军是宋军战斗力的基本保证。然而,随着北宋中后期兵力素质的下降和军队腐败的日益严重,虽然禁军兵力在北宋末年迅速增长(纸面兵力),但其战斗力开始迅速下降。
据历史学家钱穆《国史纲要》记载,宋初禁军只有20万左右,但从那以后开始迅速增加,到北宋中期已经增加到80多万。《续资治鉴宋仁宗庆历八年》记载“禁军约42万人,通三朝老兵,890万人,其他乡军义勇、州县厢军、军队小分剩下的人数不在这里”。
从上面可以看出,作为宋军的主要战斗力,自北宋中后期以来,军队迅速扩张,但相应地,宋军的战斗力迅速下降。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img]404524[/img]
1、士兵素质下降。从北宋中期开始,禁军不仅继续按照规定从厢军和乡兵中挑选,还从民间招募了大量士兵,甚至在灾难年份直接招募流民充入禁军,以防止流民成为乱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厢军和乡兵的战斗力开始下降,民间和流民募集的士兵无法保证兵力素质,这无疑是禁军战斗力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到了北宋末期,禁军中的骑兵甚至沦落到连马都不会骑的地步。
2、军队腐败严重。军队来源的混合,无疑为军队腐败创造了空间,尤其是空薪现象,在禁军中非常严重,例如,我们常说“80万”禁军,但在南方,北京师三衙门实际兵力,甚至不到5万人,其余士兵只是留在名单上的名字。结果,朝廷花了很多钱养兵,但战争来临时,他们不得不依靠将军从民间临时招兵。
[img]404525[/img]
当然,并非没有人想弥补宋代军事制度的漏洞。宋神宗时,王安石实施了变法,引入了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军法,以弥补宋军的制度漏洞,但最终因变法失败而被废除。
南宋初期,由于北宋朝廷的崩溃,主要招募军队的战斗力也相当可观,但朝廷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剥夺了韩世忠、张军、岳飞等将军的军事力量,将军队改为皇家军队,但由于将军仍有一定的军事力量,所以宋军队的战斗力仍然相当可观。但到达宋宁宗时,宋军的战斗力再次迅速下降,因为军队开始由文臣控制。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如此强大 军队是如何一步步变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