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文化最灿烂的时期。中国有许多学校,百家争鸣,尤其是道、儒、墨、法。其中,墨、儒、道是构成中国古代三大基本哲学体系的基础。由此可见,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仍然非常活跃。但自战国时期以来,墨家整体似乎是人间蒸发,在接下来的2000多年里,完全消失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那墨家为什么会突然消失呢?
[img]403973[/img]
墨家不仅是一个思想学派,也是一个纪律严明、等级森严的神秘组织。墨家内部组织制度严格,领导称之为“巨人”。他对墨徒有绝对的领导权。墨徒以巨人说的一切为准,连君王都要排在巨人之后。
对墨家来说,这是严格的内部纪律,但在国王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组织,可以把国王的话看作是徒劳的。在统治阶级看来,这个组织宁愿让它消失,也不愿让它在人们心中扎根。
此外,统治者正在努力压制这些群体。由于没有当权人的支持,甚至被压制,这些群体在历史上很难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也是墨水没有大规模传播的重要原因。
此外,历史上的墨家与儒家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墨家经常在公共场合强烈批评儒家理论的缺点。儒家和墨水两种显著的学习活跃在中国,向各国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最后,“非儒家即墨”之争衍生出来。两者几乎相同,不相容。最著名的是墨家代表告子和淳于坤驱逐孟子的事件。
[img]403974[/img]
在诸侯国中,儒家和墨西哥在政治上相互驱逐。这导致儒家思想在封建统治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的时候,儒家思想的弟子开始大规模删除和修改墨西哥的经典。直到后人只能从《春秋》、《墨子》等书中看到墨家思想。没有大量经典的支持和观众,这也是墨家思想没有传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墨水在战国时期后消失是可以预测和不可避免的结果。战国时期政府的部分思想内容过于先进,严重触及了统治阶级和贵族的利益。即使它得到了一些底层人才的支持,它也太小了,无法与整个贵族体系竞争。
儒墨之争以墨家失败告终。统治者特别喜欢儒家思想,这使得世界无法知道和学习墨家思想的经典书籍,不可避免地导致接班人有限,无法与注入无数年轻血液的儒家思想竞争。如此恶性的循环最终消失在历史上。
[img]403975[/img]
墨家严格的内部组织制度是它最后的丧钟。任何统治者都不愿意“卧床不起,别人睡得很香”,这是封建社会的禁忌,尤其是庞大的群众基础。想象一下,如果朝廷的上半部分是墨家学生,那么巨人的权力和国王有什么不同呢?
春秋时期,墨家非常活跃 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墨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