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变迁,生动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接下来带你走进孔门十大哲学之一端木的故事。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春秋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孔子的骄傲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经被称为“父母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他口才聪明,雄辩,有才华,工作通达。他曾任鲁国和卫国之相。他也擅长做生意。他曾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他富有千金,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端木遗风”是指子贡留下的诚信经商氛围,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财神。子贡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风格,受到后世商界的高度赞扬。
《论语》中有很多言行记录,《史记》评价很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27年被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两年被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被改名为“先贤端木子”。
端木赐生平
[img]402885[/img]
一、儒商始祖
子贡不仅在学术和政治成就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在金融和商业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论语·先进》载着孔子的话说:“回归也是普通的,反复空虚。”这意味着严回几乎在道德上得到了改善,但他很穷,甚至吃饭也成了一个问题,而子贡没有被命运所安排,猜测市场,经常猜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还载道:“子贡好废举,及时转货……家累千金”,翻译:子贡根据市场变化做生意,以致富。由于子贡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用相当大的笔墨表彰了这位商业巨头,肯定了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鲁卫之相
《论语》只说子贡在“言语”方面很优秀,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们对子贡其他方面优秀人才的理解。《史记·仲尼弟子传》称子贡为“常相鲁、卫”。他的老师孔子也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天赋。
《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路、子贡、冉求能否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个人都可以从政,但孔子说三个人的优点不一样:“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
从孔子列出的三个优势来看,我们认为子贡的优势——“达”似乎是政治家不可或缺的。所谓“达”,就是达理。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政治家能够“达理”,他将从战略角度把握问题的全局和整体,有序地处理政治事务。子路的“果实”(果断)、冉求的“艺术”(多才多艺)只是从政的必备之一。
[img]402886[/img]
正子贡有理智和杰出的“言语”天赋,将被鲁、卫等国聘为补充。只有当他有政治天赋时,他才能在使齐、吴、岳、晋的外交活动中得心应手,取得圆满成功。
三、教书育人
晚年,子贡也开始像孔子一样教书,鲁国大夫子服景伯是他培养的优秀人才。
孔门十哲之一的端木赐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