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了哪些危机?其实周游列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舒服。不像现在的旅游,孔子终于结束了流离失所的旅游列国之旅,直到68岁。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前497年秋,鲁国郊祭祀,没有按惯例分祭肉,说孔子被解雇了。孔子去卫国(濮阳),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
魏灵公给了他和鲁国一样高的工资,但他没有参与国家政府。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魏医生以陪同的名义进行了监视。孔子决定去陈国,经卫国蒲邑(长垣县)到匡地(张寨乡),被误认为是杨虎一行。早年,杨虎率领军队在这里虐待匡人。当时,他还陪同孔子开车的颜刻,以至于他被拘留了五天。
获释后遇到颜回,孔子说:“我以你为死”,颜回答说:“子在,回来怎么敢死?”。陈国去不了,只好回卫国。魏知道孔子离开的原因,于是让国夫人南子召见,和妻子一起坐公交车,招摇过市,表示对孔子的礼貌。没想到孔子以此为丑,离卫回鲁,已经是496年底左右了。
[img]402385[/img]
前495年春,诸隐公来朝,鲁定公接待,子贡大发观感,五月定公卒。不幸的是,孔子说子贡“多言”。前494年,吴败越来越会稽,得到了“骨节专车”,派使来咨询孔子。
孔子说:“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后来,禹杀,其节专车”云云。孔子在鲁生活了一年多,历定公卒,哀公立。他没有被鲁执政的三桓雇佣,决定出国旅游。
孔子原定于前494年年中或下半年前往晋国。此前(前502年)季氏家臣阳虎结党取代三桓,兵败后逃亡,最后在晋国为赵氏臣。孔子一行到黄河边,听说赵鞅杀贤,改道卫国。在此期间,卫国被困在战争中。前497年春天,齐卫“伐河内”(黄河南段以北)抵抗晋国。晋清赵鞅担心邯郸,想把500户搬到晋阳(太原城南)。赵午因执行不力被杀,导致晋六卿权斗内乱。
宗周站出来组成齐卫郑等反晋联盟。赵鞅先输后胜。卫国经常在晋国附近报复,所以魏灵公在孔子“问阵”。孔子对“问阵”深感尴尬。第二天,他离开了卫国,然后走西线去了陈国。经过蒲邑,他遇到了卫国的“叔叔以蒲叛”,要求孔子在放行前签署不去卫都的盟约。
就在魏医生突伯玉派人邀请的时候,子贡忍不住问:“盟能负邪吗?”孔子说:“要[威胁]盟也,上帝不听。”一行又折回了卫都,魏灵公知道“问阵”不礼貌,于是亲自“郊迎”。
这时,魏灵公已经老了,“忽视政治”,最担心王位的接班人。前496年,魏太子想杀南子逃跑,想立幼子英。近年来,他的私人交流一再被拒绝,所以他说他不能用孔子。
前493年4月,卫灵公卒(10月葬),南子奉命立公子营,被拒绝改立废太子之子,即卫出公。6月,晋悄悄将卫太子置于戚地(濮阳市北部),等待机会护送夺位。
[img]402386[/img]
孔子离开卫国,去了陈国。什么时候开始?司马迁说,在卫灵公卒之前。《史记》记载,孔子周游全国时间混乱,只能参考。孔子住在突伯玉家。突既是权臣,又是贤臣,还是好朋友。不可能不露任何迹象。因此,秋葬后去卫也是毫无根据的。
493年春秋两季,孔子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这一次,我没有去西线,而是去了东线。曹国的第一站,没有人接待。在宋国的第二站,我看到宋司马桓、石棺墓花了三年时间。我谈到了无助的费用。桓听说“拔树”受到威胁。孔子说:“天生德于给予,桓如何给予”,匆匆离开了宋朝。
第三站西行折向郑国,大概前两次因匡、蒲之厄未能成行而弥补遗憾。郑国没有被接待,与弟子分居,独自在城东门,被郑人嘲笑为“丧家之狗”。前492年抵达陈国。五月,鲁司铎失火,影响了公宫及桓、熙之庙,“孔子在陈,闻火”。秋天,桓子病,请康子“必召仲尼”;季康子继位欲召,公之鱼劝冉求。孔子听到这个消息,生思归念,子贡诫冉求:“即用,以孔子为招。”
前491年,孔子“自陈迁于蔡”,目的是见叶公。为什么会叶公在“蔡”?前494年,蔡国被楚国逼离开新蔡,前一年搬到了下蔡(凤台)。陈国南部的菜和新蔡已经去物非了。叶公,即沈诸梁、米姓、沈尹氏,名副其实,字高,名副其实。叶公既是重臣,又是能臣,又是贤臣。
此时,楚国势不可挡,叶公等楚将忙于“寻求北方”事件。蔡国仍然心脏病发作,蔡国自然是眼中钉。春天,蔡侯想“像吴一样”求助,“公孙一个接一个地射击”。到夏天,楚已经征服了夷虎(寿县东部),透过淮水虎看着蔡。同时,老蔡遗民迁负函(信阳),打开东进中原通道;方城外散民迁入西进中原通道。
楚国寻求北方的情况是可以感知的,但这个策略可能不会让外界知道。因此,孔子只能沿着菜肴、新蔡和蔡移民地的负信访问叶公,直到叶公封地叶毅(叶县)。这使得负信到叶毅的路上留下了许多关于孔子一行遗址的轶事。孔子何时何地会见叶公很难参加考试,但孔子的行为可以参加考试。
[img]402387[/img]
前491年春天,我离开陈国,去吃饭,去新蔡老地,去写信。子路问津,穿过石河(罗山县,石河横贯信阳,流入淮水)。1986年,文物普查发现《子路问津处》石碑[明嘉靖]翰林何洛文。子路遇到了莲花燕麦的岳父(罗山县)。
明万历十一年的《罗山县志》记载:“小石门在县南80里,子路住在石门(涩港乡南)”。据说叶邑,《叶县志·古迹》记载:“牛老陂在县南十二里,也就是荷岳人的止子路宿舍,现在尤其贫穷。”
叶县地名考试称:“尤潦在城关镇南6公里……由于地势低洼易涝,转音为尤潦。村西北有荷婆墓和石碑一通,止子路宿处。”
前490年,“孔子自蔡如叶”。子路问津,过了水(来自鲁阳县尧山,经叶邑城西),遇到了长抑和杰溺。李道元的《水经注·水注》说:“南阳叶(汉魏时期属于南阳县)有黄城山,是长抑和杰溺水的地方。如果有东流水,子路问津处。”
《史记正义》引用《圣贤墓记》:“黄城山,也就是长抑郁、桀骜不驯的地方。如果下面有东流水,子路也会在意。”黄城山,今名黄柏山。清同治的《叶县志·古迹》记载:“问津村位于县北十里黄柏山下,水之南,即抑郁、溺耦、子路问津处。”
叶邑折回来,不用担心。到了二关或方城,遇到楚狂接和。楚狂知道孔子必须以同样的方式回来,所以他在这里等着。《尸子》载道:“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续汉书·郡国志》:“南阳郡叶有长山,方城。”“水经注水注”:方城山,叶县西南保安镇花头山一带,临荆襄北出叶汝古道,方城山,或指南阳方城。
出方城前489年写了一封“回蔡”的负信。今年春天,吴伐陈,楚昭王“救陈,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和蔡之间,楚使聘请孔子”。孔子去陈蔡和赵王聘请孔子,应该和叶公有联系。孔子一行经蔡辖,被蔡医生“徒役”包围。七天来,孔子“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
昭王想“用书社地700里封孔子”,楚令尹劝阻。7月,楚决定开战,“卜战,不吉;卜退,不吉”,“将战,王有病…卒于城父”。秋天,卫打电话给孔子。“于是,孔子从楚返回守卫。是年,孔子63岁,鲁哀公6年。”
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了哪些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