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康熙皇帝是清朝更聪明的皇帝。从13岁开始,他就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那么,他为什么要立雍正为下一任皇帝呢?这里有一个详细的原因。
康熙四十年前,整个清朝帝国可谓河晏海清,国丰民足,万邦来朝,雄视天下。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能完全解释他才华横溢的全部和本质,只有欣赏他在驾驶鹤西行之前准备交班时的一系列措施,才能获得所谓“伟大”的真谛。
和其他朝代一样,清朝也有这样一种现象:开国之初,大家一心一意,缩衣节食,勇于进取,努力治理,忠奸黑白分明。但是一旦平日久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就开始奢侈,苍蝇营狗。
同时,大地主、大商人与政府、权贵勾结,残民以逞;军政官员冒领工资,瓜分国库,变成城狐社鼠。因此,到康熙50年左右,虽然清朝表面上越来越繁荣,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国库是空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隐忧让有识之士不寒而栗。
[img]402079[/img]
其中,最突出的是各级官员的腐败、贿赂和贿赂。虽然当时康熙皇帝年纪大了,厌倦了政治,无法亲自作为官员,但作为一代无书不读、懂历史的大政治家,他怎么能不明白“治国就是治官,官员坏就是国家死亡”的道理呢!
因此,接下来的首要任务自然是在众多王子中选择一个正直、正直、菩萨心、霹雳的人继承大统。只有这样,清朝才能继续繁荣昌盛。
事实上,从努尔哈赤开始,满清就有一种非常先进和独特的传统做法,与其他朝代相比,那就是一旦所有的王子都成年了,他们就开始学习政治事务,或者参加各部政府的实习,或者派他们去全国各地微服私访,观察民情。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性格、性格、能力、水平等,都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展示,从而有利于皇帝的筛选和选拔。
那么,康熙朝的王子们在实践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王子们懦弱而聪明,他们已经被贬了两次。三兄弟是隐藏和精致的。八兄弟是霸道和内向的。他习惯于表演,善于交通,更善于赢得人们的心。朝廷的许多官员和官员,甚至包括九、十、十一兄弟,都“紧密团结在以八兄弟为核心的群体周围”。当时,政府和公众都认为他是接班人!
十三兄弟尹祥和十四兄弟尹琦都是侠义勇敢的人,英武豪爽。然而,两人带领军队横跨领土,文心周纳,老成谋国不足。尤其是十四兄弟和老八若即若离,互相依赖却勾心斗角。
只有四兄弟胤祯不依不依,谨慎独立,尤其是在追回赃款、惩治腐败方面。他唱红打黑不手软。就这样,他得罪了许多皇室亲戚,封杀了新疆官员,以至于他在当时的官场上给了他一个“活地狱之王”的绰号。如果不是“皇帝的第二代”,恐怕他早就被黑了。
深入观察诸王子的优劣,康熙皇帝心中已将接替大位的人选锁定在四哥和十四哥两人身上,只是迟迟难以决定。
[img]402080[/img]
于是,他向桐城派的学术领袖方苞先生求教,他当时在书房里穿着布衣走路。他也是老师和朋友:所有的孩子都很好,但四个孩子和十四个孩子安慰我。然而,我很难决定谁能继承大统。我希望王先生一言以决。
方苞不愧为大学问家,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比喻讲道理:
"这是皇帝的家事,臣本不该置喙。然而,皇室无私,家事就是国事。
因此,臣有两种方法可以为圣上决疑——治国如烹小鲜,所有的温度和作料都取决于厨师。
如今火头已弱,味淡无盐,迫切需要能旺火,敢于下重料的人,这也是其中之一。
第二,选择皇子立一国之君,除了自己之外,还可以重视皇孙,如果皇孙天纵英明,就可以保护清朝三代的繁荣。
为什么康熙会立雍正为下一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