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汉朝是怎么养老的吗?文帝即位后,颁布了《振贷诏》、养老诏书等诏令,以振救、抚养贫困老人,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稳定,皇帝颁布了养老令,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养老、教几根棍子、吃米粥”的待遇。
汉高祖诏说,所有50岁以上的人,如果性格好,能带领大家向善,就可以担任“三老”的职务,由乡而县,与县长丞尉“以事相教”,尽量避免兵役,每年10月还给酒肉;汉文帝诏令:“老人不是丝绸,不是肉。
今年年初,人们时不时地问长老,没有丝绸、酒和肉的礼物。他们为什么要帮助世界上的子孙孝顺和抚养他们的亲戚?今天,当官员是受害者或陈粟时,这是养老金的意义!有命令。”
成帝成立年间,享受这种法律待遇的老人最低年限降至70岁。每年秋天,地方政府普查人口,登记老年人,举行隆重的授杖仪式。
[img]399326[/img]
比如《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都有比民更多的案例。年初70人授之玉杖,喂之米粥。八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用鸽子装饰。鸽子不呛,老人不呛。”从这个记载来看,汉代的养老不仅务实,而且有良好的健康祝愿,比如上面提到的“鸽子不呛,老人不呛”。
1959年,甘肃省武威县咀磨子18号汉墓出土了一根鸠杖,上面写着王杖诏书木简。根据这个木简和1981年汉墓出土的一份西汉王杖诏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汉代的养老和敬老法律法规始终一致,从未中断过。而且,每隔一段时间,皇帝就会把敬老的法律法规告诉世界。
最有趣的是,西汉诏书中明确写道:“高年赐王杖(即上文中的玉杖),上面有鸽子,让人看得见。与节日相比,“70岁以上的杖王杖比600块石头更不受欢迎。”
当时,“六百石”的官职是卫生工作令、县城、小县长,相当于现任部门级干部。也就是说,汉代70岁的老年人享受“政治”的待遇。他们不必用王杖进入政府,而是可以与当地官员平起平坐;汉代老年人的“政治”待遇也反映在“旁路”上。
驰道是专门为天子驰走车马的道路,绝对禁止他人行走。即使是王子也不允许。可见汉代老人有多特别!
也许是受汉代的影响,后来各朝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视老年人的待遇,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我老了,人老了”是流传千年的金玉良言。
历史记载
《振货诏》
[img]399327[/img]
方春和的时候,所有的生物都有以自乐,而我们这些孤寡贫困的人,或者孤独地死去,却莫名其妙地为人民的父母讨论如何振贷。(《汉书·文纪》
《振贷贫民诏》是《汉书·宣纪》中的一段。
听说农民是兴德的基础。今年不登,已经派使者振贷困倦。它命令太官捐钱省宰,乐府减乐人归农。丞相以下至都官命令丞,上书入谷,输长安仓,帮助穷人贷款。车船载谷的人必须不用传。(《汉书·宣纪》)
《养老诏》
老人不是丝绸不暖和,不是肉不饱。今年年初,人们时不时地问老人,没有丝绸、酒和肉的礼物。他们为什么要帮助世界上的子孙孝顺和抚养他们的亲戚?今天,当官员成为受害者或陈苏时,养老金的意义是什么?(汉书·文纪)
汉朝是如何养老的?详细说明汉代颁布的养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