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位的神龙元年,由张柬之首的五大臣和王子李显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唐宗室。李显继位为皇帝,历史上被称为唐中宗。后人觉得很奇怪,武则天发动神龙政变时已经80多岁了,已经是一个垂垂老龄,时间不多的老人了。为什么不能等到她死后,李显自然继位?退位后不到一年,武则天就去世了。这些发动政变的人和一个老人是否负担不起?为什么要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提前退位?
众所周知,武则天曾经有很多男宠。晚年最受欢迎的两个男宠是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兄弟价值很高,会受到武则天的喜爱。他们整天在后宫里和武则天混在一起。武则天年纪大了,许多朝政事务可以说是力不从心,便让张氏兄弟帮忙处理国事。这两个人依靠武则天的宠爱,在法庭上胡作非为,腐败,排除异己,使法庭上下瘴气,甚至武氏集团和李唐皇室成员也被张兄弟压制,李唐皇室的几个成员死在他们手中。
但与李氏家族相比,张氏兄弟显然倾向于武氏集团。武则天并没有考虑让武氏的后代接手,武三思等人也长期垂涎皇位。如果武则天死了,张氏兄弟倒在武氏集团,武氏集团的实力就会增强,李唐宗的孩子就会有麻烦。
当时,张兄弟对朝廷局势的干预非常不稳定。武则天可能随时死亡。为了方便控制朝廷局势,张柬等人只能提前发生困难,让李贤登基为皇帝掌握朝廷局势。
另外,神龙政变毕竟是兵变,臣子发动兵变迫使皇帝退位,这是谋逆的大罪。所以,发动这场政变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张柬之类的人为这次兵变找到了“清君侧”的理由。他们从武则天身边清除了叛徒张兄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有了合理合法地发动兵变的理由,这次政变才是正义的。当张氏兄弟在朝堂内外胡作非为时,发动兵变是最合适的。
神龙政变不仅成功铲除了张的兄弟,还迫使武则天退位。李贤登基为皇帝,恢复了李唐的神器,一举两得。几百年后,在明朝,永乐皇帝朱迪也以清朝君主的名义发动了军事变革。最后,他篡夺了王位,成功地成为了皇帝。看来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img]398457[/img]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武则天一步步走向皇位。说实话,这引起了没人的羡慕,比如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武则天年纪大了,不能处理朝政,肯定会找客户处理朝政。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除了张氏兄弟外,都是武则天选控制朝政的工具。武则天也明白权力分散相互制衡的道理,朝政大权不能完全落入张氏兄弟手中。
[img]398458[/img]
然而,在张柬之等待李唐政权为正统的大臣眼中,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和张氏兄弟都不是合适的候选人。当时,武则天已经将李贤列为王子。她年纪大了,不能管理政治。最适合帮助处理政治的人应该是王子李贤。
张的兄弟和太平公主都暴露了他们的政治野心。如果武则天崩溃,几支势力将相互竞争,这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灾难。此外,在太平公主和其他人面前,李贤似乎太懦弱了。难怪他没有当过皇帝。李贤曾经被母亲当作傀儡。他送上皇帝的宝座后不久就被废除了。后来,他被贬为庐陵王,流放到其他地方,过着被监视和软禁的生活。武则天在选择接班人时选择了儿子。武则天有四个儿子。李贤的两个兄弟去世了,李贤成了王子。即便如此,他还是整天过着紧张的生活,整天在薄冰上战战兢兢地走着,生怕妈妈不开心就会有生命之忧。
这样一个懦弱的王子,在武则天死后能否成功登基,真的不得而知。而且,以李贤懦弱的性格,他可能无法与雄心勃勃的太平公主抗争。最好尽快带李贤发动兵变,趁机让他登上王位,以免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人出来搅和。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政权将回归李唐政权。
一般来说,皇帝更信任和重视龙英雄,帮助皇帝登上皇位的人可以进入皇帝周围的领导小组,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集团。武则天周围的利益集团有张氏兄弟,有武氏宗亲,张柬等人插不进去。此外,武则天风烛残年,新帝登基的日子即将来临,要想在新皇帝面前获得更高的地位,就必须表功。事实上,李显并不愿意参与这场政变。他害怕政变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张柬之类的人还是把李显推上了皇位,让自己成为了龙功臣。而且李显登基后,确实是对张柬之等人加官进爵,参与政变的五位功臣风头一时无二。当然,这五位英雄后来的结局并不好,这就是后话。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张柬之类的人在背后推李显,武则天死后,李显顺利继位,恐怕魏皇后或其他人会进入新的利益集团。张柬之作为武则天时期的老臣,可能不会被重用。
神龙政变似乎是一场根本不需要发生的政变,但正是当时朝廷内外的许多势力复杂,老武则天无法控制。当各方利益冲突可能导致武则天崩溃爆发时,有人会先开始,神龙政变的爆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张柬之要发动神龙政变?李显不是武则天死后登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