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结果如何?这场战斗发生在唐肃宗乾元年(758)9月至乾元二年3月。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唐军围攻叶城(今河南安阳)安庆绪部,与其援军史思明部作战时被狂风惊散。
唐至德二年(757)10月,陕县战争结束后,安庆绪只率1300人从洛阳逃到叶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唐军随后收复洛阳城,遣军攻占河内(今沁阳)等地,迫降安将严肃;陈留(治今开封)军民杀安将尹子奇归唐;唐将张镐率兵收复河南、河东县。然而,肃宗忙于迎接皇帝的首都,没有及时遣军追击安军残部。
安庆绪至叶后重组旗鼓,十日之间,蔡希德自上党(今山西长治)、田承嗣自颍川(今河南许昌)、来自南阳(今邓州)的武令勋,各率所部到叶城会合,连同安庆绪在河北诸郡招募的新兵,共约6万人。十二月,安庆绪忌史思明势盛,遣使至范阳(今北京西南)调兵。史思明囚犯安庆绪使者以其领导的13郡和兵8万降唐,被授予范阳节度使;半年后复叛。
[img]396456[/img]
唐乾元年(758)9月至次年3月,全球兵马副元帅、朔方节使郭子仪、河东节使李光碧等九位节使率各部唐军围攻叶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安庆绪部。与他的援军史思明部作战时,九路兵马被风击败。郭子仪的军队撤退到河阳桥,李光碧的军队返回太原,其余部分返回城镇,史思明再次占领洛阳。
乾元年9月,唐肃命令郭子仪、鲁炯、李壮、许叔冀、李嗣业、季广晨、崔光远等七节度使者和平卢兵马使者董秦骑约20万北进攻安庆绪,并命令李光毕、王思礼两节度使率助攻,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宣慰处置使者,监督各军行动。10月,郭、鲁、季、崔等部先后北渡黄河,李思业部将攻打卫州(今河南卫辉),以弩手伏击,击败安庆绪亲领7万援军,克卫州,杀害叛军安庆和;他趁机追击,在叶城西南愁思冈击败安军,先后斩获3万多人。安庆绪退回叶城,被唐军包围,急派人向史思明求助,许以让位。
史思明率兵13万从范阳南下救邺城,先遣步骑1万进入阜阳(今河北磁县),遥为声援。十二月,史思明击败崔光远夺取魏州(今大名北)后,按兵观望。二年正月,李光璧建议分兵逼魏州,各打破史军,鱼朝恩不纳。二月,唐军围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四月不下,师老势屈。史思明率部逼进唐军,截断唐军粮运。三月初六,被称为60万唐军,布置在安阳河北部。史思明亲领精兵5万,唐军李(光璧)、王、许、鲁等部激战,双方伤亡严重。郭子仪率军继至,未及列阵,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两军大惊而退。唐军南撤退一退不可止,郭子仪部退保河阳桥。其他节度使兵返回本镇。史思明收集部众驻叶城南,诱杀安庆绪、高尚、崔乾佑等,并入城并入军,随后留儿子史朝义守邺城,自还范阳。
[img]396457[/img]
在这场战斗中,唐肃宗直到安庆绪逃到叶城一年才下令攻击和讨论。几十万兵没有元帅,也没有统一的节度;长期围城,粮食不断,军心不稳,最终导致大败。
叶城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