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中央处理太和殿,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殿”, 它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东方三大殿之一。而“建极绥猷”则是写在太和殿匾额上的四个字。
在《后妃入宫》开头,雍正帝登基时,大殿上出现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建极绥猷”四个字。现实中,这个大殿和牌匾自然存在。
紫禁城的太和殿就是这样一座大殿。正殿上挂着“建极绥猷”,但这块牌匾是乾隆皇帝写的,出现在雍正时期,真是个大笑话。
[img]394759[/img]
所谓的“建极”来源于《尚书·周书·洪范》:皇建有极,建,立也,极,中也。
这两个字的原意是将屋脊的栋梁延伸为中正治国之道和标准。
据说武王伐纣后,曾拜访被商纣王囚禁的王叔箕子,向他询问天地大法和教化之道,而箕子认为君王是天下之主,最应该先建立中正宏大的道理,才能教育人民。
“绥猷”这个词来源于《尚书·商书·汤高》。原句是“只有皇帝才是下民的,如果有恒姓,克绥猷唯后”,也出现在《礼记》等先秦典籍中。
绥,本来说的是上车时用的绳子,而猷,意思是道理和规则。
[img]394760[/img]
古代商人汤讨伐夏杰后,制作了《汤高》来展示世界,然后把它作为安抚人民的标准,让人民知道他们是符合天道和人民诞生的国王,给世界上所有的人民善良。
建极绥猷这四个字,也就是说天子对上帝和人民都有神圣崇高的使命。
若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傲慢四方,那么就要用天道安抚四海臣民,才能建立万世功勋。
古代皇帝认为,要名正言顺地掌握世界,不仅要遵循天地之间的道理,还要适当安抚。只有这样,皇权才能稳定几千年,王朝才能强大。
[img]394761[/img]
在古代,人们认为,要使国家强大,就必须遵循伏羲创造的圣人之道,大酉文化已成为母系文明的象征代表,一般指天地国家。
乾隆时期,清朝的实力达到了顶峰,乾隆皇帝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
牌匾制作成功后,悬挂在太和殿正殿,代表了古代皇帝的最高愿望。原来的牌匾在北洋时期丢失了,现在太和殿的牌匾是后来的复制品。
太和殿匾额上写的[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