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始于汉灵帝时期的巨鹿人张角。《后汉书·皇甫嵩传》说:“初居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傅水说治病,病人愈合,人民相信。角派了八个弟子到四面八方,用善良教育世界,转相混淆。十几年来,数十万徒弟连接郡国,所有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入州的人都得到了回应。”
《太平经》说:“老子,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如果你感觉到了,你会随意改变,如果你成功了,你会永远活下去。没有地方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育三界,诞生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研究。”
张角把黄天放在第一位,认为黄神是开放的,创造了人类,相信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的世界是和平的世界,是人类最好的事情,在这个和平的世界里,既没有剥削压迫,也没有饥饿和寒冷的灾难,更不用说欺诈和盗窃了,每个人都是自由和快乐的。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和平”的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
[img]392783[/img]
大约在东汉灵帝建宁年间(公元168-171年),张角开始了他的道教传教活动。他通过咒语治疗广泛活动在社会上,收集学徒,发展力量,扩大影响力。他最初出现在农民面前,是一个“善道教”的“好老师”。
史书中记载了张角传道的方式。据《后汉书·皇甫嵩传》报道,一开始,巨鹿张角声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治病,病人颇愈,人民信仰。角因遣弟子八人,使四方以善道教育世界,转相混淆。十多年来,徒众数十万,连接郡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人,莫不毕应。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是。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
而《三国志·张鲁传》则引用《典略》说:光和中,东方有张角,...角是太平道。...太平道家,师持九节杖,为了祝福,教人磕头思考,因为符水饮用。得病或日浅而愈者,云此人信道;如果它不愈合,云此人就不信道。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张角的传道活动主要是以符水和咒语为人治病。同时,他们还招募弟子,派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用善道教育世界。@ 《太平经》和黄老道的思想融合在张角对道徒宣传的教义中。
虽然黄巾起义后太平道瓦解,但对后人仍有相当大的影响。比如太平道36平方的术数观念是后人道教继承的;后人道士也继承了太平道的规制,如九节杖、黄衣、黄冠、符水、咒语等。唐宋时期的“明教”更尊重张角为其领袖;清朝中期,川陕白莲教起义宣扬“黄天将死,天天将活,灾难即将来临,人民难堪”的预言也明显受到太平道的影响。
[img]392784[/img]
与张修创作的五斗米道相比,太平道的出现更具时代特色,是东汉末年社会苦难的直接产物。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经济衰退。朝廷里,宦官和外戚勾结,轮流乱政;地方上,豪强地主和割据军阀为非作恶,鱼肉村民。又逢年灾荒,人祸加天灾,导致“死相枕借”、人间悲剧“民相食”。黄河南北,灾难特别严重,“豫州饥民死者四五”,“冀州尤其”。社会苦难是宗教滋生的温床。冀州巨鹿(今河北省平乡)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正是在这种群众痛苦万状、无生路的时代。
黄巾起义后太平道瓦解,对后人还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