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徐皇后去世,朱迪要求18岁的权妃控制六宫。1410年,跟随朱迪北伐的权妃突然死亡。朱迪愤怒地亲自杀死了3000名宫女。直到11年后发生的事情,朱迪才突然意识到。
公元1410年,朱棣亲自率领50万大军远征漠北,收获颇丰,班师回朝时,跟随朱棣身边的权妃突然暴毙,朱棣非常难过。
这位权妃是朱迪自徐皇后以来最喜欢的女人。后宫的生死权力都由权妃负责。虽然她的身份排在张贵妃之后,但她的实权高于张贵妃,这表明朱迪对她的爱。
说到权妃,她不是大明朝的人,而是几千英里外的朝鲜人。
1408年,朝鲜郡王臣服朱迪,听说朱迪皇后病逝,特意向朱迪贡献了五位绝色美女,朱迪见后大喜,通通收入后宫。
其中,18岁的权妃懂得吹玉笛,深受朱棣的喜爱。每次她去朱棣,她都会带着权妃。第二年,朱棣正式授予权妃,并逐渐让她掌管六宫。
[img]392754[/img]
至于朱迪有多宠爱权妃?
民间流传权妃芳龄18岁,聪明、温柔、体贴、优雅迷人、妖娆。每当朱迪忙于朝政时,他就会进入权妃的宫殿,聆听权妃的笛声。
自从权妃入宫以来,朱迪很少宠坏其他妃子。看着权妃在朱迪心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一些妃子担心皇后的名字会落在权妃身上,他们嫉妒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权妃的死离不开后宫风暴。自从徐皇后去世后,皇后的位置就空缺了。朱迪的妃子太多了,大家都想坐起来。谁能得到朱迪的宠爱,自然就成了其他妃子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朱棣失去权妃后,甚至提议将权妃与徐皇后合葬,后来被大臣反对埋在宜县。
对于失去权妃的朱迪,回宫后让人彻底调查此事。三年后,一位太监告诉权妃的死是由于同样来自朝鲜的吕妃子嫉妒和毒害造成的。
朱棣为此大怒,下令将吕妃子、宫中百余名宫女、太监全部处死,为权妃陪葬。
我以为事情到了这里就结束了,没想到公元1421年,权妃的事情又逆转了。
而这一次也是朱棣最暴怒的一次,一代皇帝竟然被一个宫女耍得团团转。
为此,朱棣大开杀戒,将2800多名宫女、太监全部活割,朱棣亲临现场监督。
公元1421年,有一天,一位太监禀告朱迪,发现一位名叫贾吕的宫女和一位名叫鱼的太监有私情。
为此,朱迪也没有在心里,随便派人去抓。后宫私通之前也发生过,朱迪只是严惩,没有接受他的生命。
这时,宫女以为朱迪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直接和太监上吊自杀。
朱棣知道这个消息后,反而觉得有些奇怪,命人彻底调查此事,这一调查竟然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事实上,这件事与权妃有关。
原来这个叫贾吕的宫女曾经想和吕妃子攀缘,但是被吕妃子拒绝了。吕妃子投毒是因为她买了太监诬陷权妃的死。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这件事。这时,朱迪意识到有那么多人在想皇后的位置。
[img]392755[/img]
然而,权妃的死让朱棣一直心烦意乱,永远不会忘记,于是下令处死所有相关人员,朱棣亲自监督。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帝怒,事起贾吕,事起贾吕侍丫,都诬服云:欲杀逆。凡连坐者2800人, 大家都亲临割之。
朱棣似乎对权妃也是真爱,十多年不能忘记,权妃也算泉下有知。
朱棣活割三千宫女这件事还有待调查,毕竟来自朝鲜的古籍,信服度不够,有很大的抹黑嫌疑。
我们不评论古籍。
《明史》记载了朱迪对权妃的爱,不仅给朝鲜国家送去了大量的农工技术和书籍,也给权妃兄弟在朝廷的官职。
至于《明史》和《朝鲜李朝实录》中关于权妃死亡的记载,投毒还有待历史研究。
事实上,从历史事件来看,凌迟3000宫女是不现实的,朱棣并非杀人。
朱迪屠杀、杀平民的唯一记录是《南宫县志》,也就是现在的河北。
《南宫县志兵事》记载:“燕兵经过,各州县义民被视为叛逆,抗拒。燕王很生气,燕京以南,所以是废墟,屠杀无遗。”
这意味着朱棣的人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人民的强烈抵抗,燕王的队伍一个接一个地受挫,引起了燕王的极大愤怒。所以每次攻击一个地方,他都会屠杀他的城市,赤身裸体,无人道地屠杀人民。
历史上对朱棣的评价也不低,认为朱棣文武全才,知人善任,用兵善变,机智勇敢。
朱棣对人民也很好,有县遇到灾难,免租救灾。
对国外来说,也是战功赫赫,纳贡之国多达30多个。
但历史上认为朱棣对建文帝的忠臣过于残忍,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攻击。
朱迪有多宠爱权贤妃?他真的迟到了三千宫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