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三年(1405年),三宝太监郑和奉明成祖朱迪的命令首次远航,于宣德八年(1433年)结束。他们已经航行了7次,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人们知道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里东非和红海。
当时,明朝在手工业、造船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每次郑和去一个地方,他都会给明朝一些稀有的东西,然后把珍贵的东西带回当代。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明朝人民没有出国,但他们也能听到一些外国有趣的事情,增加了很多知识。
明成祖听说东非有麒麟,就让郑和远航时带回麒麟。因此,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直接绕过阿拉伯半岛到达东非的麻林国,即麒麟的故乡。郑和把最珍贵的瓷器和纺织品带回了麻林国王,这让麻林国王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待了郑和,并与郑和愉快地交谈。
[img]391037[/img]
郑和看到气氛很好,所以他向麻林国王解释了目的地。麻林国王非常慷慨,命令人们带来一个“Giri(索马里语发音)”,发音类似麒麟,其形态和习性与中国古籍中的麒麟非常相似。郑和得“麒麟”后没有多停留,所以他打算回到明朝。
为了保护神兽,郑和的团队一路非常小心,生怕神兽不适应海上航行,死在船上,但幸运的是,郑和最终把它带回了明朝。
麻林国王有意拉近与明朝的关系,于是派使者带着进贡品和郑和去明朝。郑和成功地把麒麟带回来,这让明成祖非常高兴,甚至亲自欢迎郑和回国。这个消息自然是明朝人民非常兴奋的。郑和带着麒麟下船,周围的臣民抬起长脖子观望。每个人都很高兴看到麒麟的外表,他认为只要他看到麒麟的外表,他就能给自己带来幸运。
当郑和把这只野兽献给明成祖时,他说这只名叫麒麟的野兽是一只吉祥的野兽。它的出现意味着国家将在国家和平与繁荣的时代长存。明成祖一听到这件事就很高兴。他立即命令宫殿里的画家画出这只野兽的样子,然后把它保存好。
[img]391038[/img]
郑和下西洋事件记者马欢写道:“麒麟,前两只脚高九英尺多,后两只脚高六英尺左右,头抬脖子长六英尺,头高后低。人们不能骑马。头上有两个肉角,在耳边。牛尾鹿身,蹄子有三块牌匾。吃小米,豆饼。”
明成祖得到了这个吉祥的东西,喜悦溢于言表,认为自己的江山万事如意。他还命令宫廷画家画麒麟的样子。我们现在欣赏的肖像《瑞应麒麟图》就是当时画的。
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麒麟是长颈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