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朝之前,受餐具的影响,古人并没有在饮食中制定太多的规则。每个人都可以坐在一起吃饭。随着商朝青铜文化的发展,当时的贵族有饮食礼仪。
在周朝,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和文化优势,贵族们在吃饭时会使用一种叫做“青铜豆”的青铜器,这一时期甚至可以分为等级。国君用九鼎、清用七鼎、医生用五鼎、士用一鼎到三鼎。《礼记》记载:“天子之豆三十有六,诸侯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医生八,下医生六。”
春秋时期的诸侯们在宴会上,每个医生面前都会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有七八颗青铜豆。这是当时极其奢侈的分食礼仪,这种餐饮文化一直流传到唐初。
[img]392288[/img]
胡椅高桌的出现,合食制开始萌芽
在南北朝之前,中国人也坐在地上,小桌子很短,导致聚在一起吃饭很不方便,穷人没有钱买桌椅,一般只用一个陶罐,煮一两道菜,从陶罐里舀蔬菜吃。
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与中原大不相同。冬天,由于天气原因,他们无法忍受坐在地上吃饭。他们研究了坐在上面吃凳子和椅子,也叫胡床胡椅。
北朝大部分是胡人政权,隋唐皇帝也有胡人血统。胡桌胡椅自然流行,坐在椅子上吃饭更方便,坐着或蹲着不会导致腿部肌肉压迫,比坐在地上更舒服。这种方法后来逐渐在全国流行起来。
[img]392289[/img]
为了配合椅子,桌子又出现了,然后出现了更大的桌子。这种大桌子是为了方便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桌椅的出现为核实者奠定了文化基础。
在过去的食品系统中,一个人面前只有一张小桌子,旁边是仆人,那些贵族吃饭,与他人沟通大多是仆人,这个宴会乏味僵硬的贵族礼仪,导致人们沟通少,很多人不喜欢贵族宴会,气氛更尴尬和沮丧。
唐朝中后期,上层贵族的合食制逐渐出现。宋代重文轻武。为了吸引贫困家庭的皇室和贵族,他们都想与贫困家庭建立关系。他们从餐饮文化中发展起来。
饮食文化的变化与社会政治有着不可避免的联系。贵族和穷人成为官员后,他们会坐在一起,互相享受美味的食物。合食制方便大家一起交流感情,让人觉得上流社会和底层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身份差异,这也是宋代政治宣传的一种手段。
到目前为止,英国和法国仍然使用分食制度,因为他们的贵族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1640年的英国革命推翻了皇室,但克伦威尔死后不久,英国王室再次复辟,直到今天。
[img]392290[/img]
法国直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才完全结束皇帝制度。在不锈钢发明之前,英法贵族基本上使用银餐具,有一点钱的人使用铜,普通人有木制产品,基本上没有人使用铁作为餐具,容易生锈。
穷人吃饭时,他们经常有几把木勺,但只有一把餐刀。有人必须用餐刀来分割食物,这也是他们养成分食习惯的原因之一。
明朝合食制成为主流
宋代以前的分食制主要是为了反映贵族文化和平民之间的差异。在唐朝,这个国家很繁荣,自然会在吃饭时使用这种方式。简单地说,它是负担得起的。分食制度非常方便,可以反映等级,但其成本将远远高于食品制度。
例如,在吃饭时,我们应该为每个人准备一套完整的桌椅、餐具、筷子和食物。每个人的食物都应该是一样的,周围必须有专人。举办这样的分餐宴会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将高得多。
[img]392291[/img]
合食制更方便。只要有人想吃,他们就可以把菜煮好,放在桌子上。大家边聊边喝,既省去了服务人员,又省时省力。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有分食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分食。事实上,大多数普通人的经济状况都是合食的。
桌椅文化从明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这种餐饮文化更容易被大家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合食制也普及了。
南北朝以后,为什么合食制逐渐占据优势?合食制是如何普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