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楚秦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国在邯郸之战中伤亡10多万人。为什么楚国不趁机攻打秦国?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爆发激战,起初秦军势不可挡,廉颇以守待攻,赵王对廉颇不满,便换上赵括为将。
赵括只懂兵法,没有实战经验,盲目出战。秦军偷偷换了将军白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下,赵军大败。为了防止后患,白起杀了45万赵军。
即使秦国赢了,他也伤亡了20万士兵。赵国精力充沛,白起原本打算趁赵国虚弱一举夺得邯郸,但范菊担心白起的功劳太大,于是暂时与赵国和解。
几个月后,秦军再次发兵攻赵,但这不是最好的时机。白起拒绝出战,赵军团结一致。战争持续了两年,秦军无法获胜,伤亡超过10万人。
换句话说,就在邯郸之战结束时,秦赵几乎两败俱伤,那么为什么不趁机攻打南方的楚国呢?
心理上,楚国不敢与秦国作对
在长平战争之前,秦楚两国已经多次交手,楚国大多以失败告终。长期以来,楚国一直害怕秦国。
史料记载“十七年,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俘虏我将军屈,将军逢侯丑等七十多人,随后取汉中之郡。楚怀王怒不可遏,是悉国兵复攻秦,战于蓝田,大败楚军。”
公元前312年,秦、赵在丹阳作战,秦军杀了8万楚军,还俘虏了许多楚国将军,楚怀王非常生气,再次派兵,结果再次战败。
史料记载“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给秦。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营,烧先王墓夷陵。”
公元前280年,秦派兵征服楚国。楚国仍然战败,将上庸和汉北割让给秦国。后来,白起率领军队多次征服楚国英都,摧毁了先王陵墓。
由此可见,楚国对秦军的进攻几乎没有办法。从头到尾,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时间很短。也许没什么。如果时间延长,这种失败就刻在楚国人的骨肉上,这让他们难以自拔。
楚国对秦国的妥协主要包括割让土地,送人质,不能再退。
[img]391772[/img]
上图_ 白起(-公元前257年),米姓,白氏,名字
公元前258年,邯郸被秦军包围,危在旦夕。平原君奉命出使楚国,请求救援。当平原君看到楚考烈王时,从早上到中午,仍然没有结果。显然,楚王不想派兵,也不敢派兵。
这时,毛遂出班,给楚王以情之以理之以理,并加以激将法,可谓苦口婆心,“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人,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祖。这百世之怨,赵之所羞,王弗知恶。合纵者为楚,不是赵也。”
即使毛遂把道理说得这么透明,楚王还是犹豫了一下,终于为唯唯诺诺答应了,随后楚国出兵十万救赵。
由此可见,楚国已经被秦军吓坏了,不仅是楚国,魏国也是如此。为了救赵国,信陵君冒着杀人的风险偷走了魏王的兵符,从而调兵救赵国。秦国的威慑力使所有国家都保持沉默。
[img]391773[/img]
上图_ 商鞅变法
实力不济
商鞅的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逐渐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商鞅主张削弱奴隶主贵族,将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吴起也在楚国从事改革和变革,但变革失败了。楚国开始衰落。
秦昭王曾写信给楚怀王,邀请他参加武关会谈。当楚怀王看到这封信时,他犹豫了一下。秦国很强大。如果他不去,他很可能会冒犯秦王,秦军可能会再次出兵。
然而,如果他去,风险也可以想象,一旦他被拘留在秦国,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一些大臣建议楚怀王不要去,而另一些人则建议不要去。
[img]391774[/img]
上图_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
最后,楚怀王还是去了。到了武关,秦军直接关上锁上了锁。楚怀王如此困惑,成为了秦国的人质。这一次,秦国把楚国打得团团转。秦昭王采取了一个小计划,抓住了一个国王,直接使楚国陷入混乱。
由此可见,这就是双方的实力差距。秦国君主要会见楚怀王,但楚怀王不敢来。显然,双方的实力已经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秦国远强于楚国。
史料记载:“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时楚益弱。”
公元前263年,楚国天子熊元逃回楚国。在此之前,熊元一直在秦国做人质。后来,楚顷襄王去世,王子熊元即位。这就是楚考烈王。刚坐在王位上的楚王为了和平,又把地盘送给了秦国。
楚国衰落的势头是不可阻挡的,而秦国正在蓬勃发展,楚国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img]391775[/img]
上图_ 公元前260年,战国七雄版图
楚国制度落后,君主无能,朝廷混乱
公元前323年,楚国派柱国昭阳领兵征服魏国,楚军在襄陵击败魏军,占领魏国八座城市,随后,楚国转枪攻打齐国。
显然,楚国打不过秦国,但欺负和欺负齐国没有问题。当时,作为秦国使者,陈杰出使齐国,齐王问他该怎么办。陈杰最初是齐国人。当他看到齐国遇到麻烦时,他怎么能不帮忙呢。
陈云对齐王说:“王不用担心,等我叫楚国罢工。”当陈云看到楚将昭阳时,他对他说:“我想听听楚国的军法。如果你打败了齐军,你会得到什么奖励吗?”
昭阳回道:“给上柱国,封上等爵位。”
陈云作为一个优秀的纵横家,在引诱昭阳跳进沟里,昭阳继续问:“还有更高的奖励吗?”
昭阳回答:“加封令尹”。陈云说:“现在你已经正式命令尹了。这是楚国最高的官员。现在你已经打败了魏军。你的功劳太大了,你不能再提高你的官职了。如果你再次攻打齐国,不就是画蛇添足吗?”
昭阳想了想,觉得陈云说得合理,真的退出了军队。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荒谬的将军和荒谬的楚国制度,大致只有楚国这个荒谬的地方,才能培育出昭阳这个混乱的将军。
楚怀王之后,楚国的君主不如一个。楚顷襄王在位时,朝廷成员奢侈,国政无人问津。楚顷襄王使用的人大多是平庸的一代,不堪大用。
另一方面,秦孝公之后,惠文、武、昭王是少有的明君,不仅制度先进,而且兵强马壮,将星云集。虽然秦赵两国都输了,但楚国再也找不到秦国的麻烦了。
参考资料:《史记楚世家十》
邯郸之战后,秦赵两国两败俱伤 楚国为什么不趁机攻打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