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丹(662年6月22日至716年7月13日),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李丹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权两年。
唐朝盛世,君主帝王,聪明,平庸,唐瑞宗李丹,我个人认为他属于那种。李丹一生中当过两次皇帝,在位八年,但事实上,他只掌权了两年。这些数据知道他不会做任何事,与他的能力或其他事情无关,他甚至没有机会。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负面的,说他很平庸,说他无能。
即使如此,李丹的妹妹太平公主也很雄心勃勃,总是制造麻烦,这也被认为是李丹的错,说他太习惯了妹妹,没有很好地教育她,给了她这样的性格。嗯,作为一个皇帝,他能教他的妹妹赢得他的位置吗?哦,顺便说一句,后代说李丹,唯一一致的观点是赞扬他的继承人,这是他的功劳。他的继承人是谁?唐玄宗李隆基。
[img]389588[/img]
李旦,通常说起他,总会先想起他的三让天下。哥哥李显子成为皇帝,被母亲武则天抛弃,然后被推上皇位,成为傀儡皇帝。根据当时的情况,李丹主动要求母亲让位,武则天称帝。后来武则天想明白,要把江山还给李氏,作为皇后的李丹又主动申请把王位还给哥哥李显,自己只是封王。后来儿子名声不错,主动把王位给了儿子。
这三个让世界看似大方,其实也有无数的悲伤和无奈。当然,李丹的真诚也存在,这也是李丹后来被称赞的原因之一(他被称赞的还是比较少的,这只是“少”之一)。还有一点,当时有一个叫杨孚的大臣,很公平,很严格,不徇私舞弊,所以会得罪权贵。李丹说鹰捉狡猾的兔子应该帮助它,否则狡猾的兔子会咬它。杨孚弹劾奸恶不也是事实吗?如果我这个皇帝不保护他,他就不会被奸恶之徒反咬。这样看,李旦还是个不错的皇帝。
[img]389589[/img]
还有一个关于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之前和身边的人商量的小故事,说这件事先瞒着我爸。我们这次旅行是为了唐朝的国家。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就会死,我们不必牵连我爹。如果成功也是我爹的福气,提前告诉他也没意思。后来,李丹被邀请到宫中稳定局势。李隆基也向他磕头道歉。李丹抱着儿子哭了,说李的国家没有毁灭,这是他的功劳。(皇室里罕见的父子情深啊!)
此外,关于李旦有一个“传德避灾”的小故事,其实是他三让天下之一的最后一让,让位给儿子。前面提到太平公主很有野心。当时李隆基是太子(不是长子,有名有才华,被立为太子,也是清流,李丹还是挺不错的),地位也挺稳定的。这样对太平公主自然不利。为了摆脱王子,公主开始走迷信路线,让术士和皇帝分手。
[img]389590[/img]
术士说了一堆星星和其他东西,暗示李丹说王子即将成为皇帝,也就是说,王子会篡夺王位,想挑起父子之间的关系(前面说父子关系很好)。因此,李丹的想法也与普通人不同。一般来说,皇帝听到这句话真的应该生气,但李丹认为这不是上帝的意图。让他的儿子成为皇帝不是什么吗?
太平公主当时一定是一个问号,从来没有想过结果,迅速说服,但不能说服皇帝坚定的态度,李隆基知道也很快说服,李丹懒得胡说八道,直接说,如果你孝顺接受皇帝的位置,否则你必须让我死你站在我的棺材前愿意接受吗?你还能说什么呢?李隆基不得不哭着同意了。
李旦是如何应对太平公主想挑拨李旦和李隆基的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