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董卓是摧毁东汉的罪魁祸首?是的,董卓是个大老粗。他不知道什么是经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破坏经济。这个王朝还能持续很长时间吗?这里有一个详细的介绍,然后向下看~
第一,董卓真的不知道怎么搞经济。
东汉末年,像许多朝代一样,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腐败泥潭。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凶猛的人出来进行经济改革,或者限制官僚腐败,也许东汉可以放慢脚步。
不幸的是,东汉没有等待这样的人才,而是等待董卓。董卓是一个赤裸裸的军阀。他一生都喜欢跳舞。如果你拿出5元,也许他还能认识,但如果你让他从事国民经济,那就扯小牛。
那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价格已经相当高了。董卓来后,不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到处捣乱。
董卓来后,不仅没有稳定物价,还为了自己的私利烧杀抢掠,把洛阳变成了火海。此外,董卓还派人挖了很多汉墓来填满他的私囊。
如果这只是一个私人道德问题,那么董卓就不能原谅下一件事。他收集了长安和洛阳的大量铜器,熔化了铸造硬币。
[img]386343[/img]
汉朝一般使用汉武帝时期的五泰铢,这足够重量,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董卓铸造的硬币比过去的五泰铢要小一个大圆圈。关键是质量仍然很差,甚至连单词都看不清楚。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用这个东西。这可能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愿望。由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小钱,直接导致价格飙升,甚至良币也一起贬值,东汉末年的通货膨胀开始了。
在巅峰时期,一石谷可以卖出50万元。你认为这些钱还能用吗?据说在东汉末年,人们宁愿恢复古代的货币,也不愿继续使用官方发行的货币。
官方发行的货币被淘汰,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朝廷失去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各行各业的王子都可以向朝廷问罪。毕竟,每个人手中的筹码都是一样的。奇怪的是,东汉不会死。
二、董卓的危害,严重损害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董卓铸造小钱的行为并不是他的第一次。早在西汉初年和汉景帝时期,吴王刘琏就铸造了大量劣质硬币,与朝廷铸造的良币一起在市场上流通。
吴王刘英的劣币只能用一半的铜制成,甚至需要更少的材料。他说吴王刘英很快就会变得富有,他有信心发动七国之乱。
事实上,董卓铸小钱,和吴王刘戬铸劣币,情况基本相似,他们的行为,对汉朝的经济影响很大。
自从董卓这样做以来,人们就受到了启发。例如,刘巴,一位忠于刘备的著名经济学家, 他想到了铸大钱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什么是大钱?当刘备第一次进入蜀国时,他口袋里没有钱。他非常担心。为此,刘巴给了他一个想法,让他铸造一枚名为“直15泰铢”的硬币。这种硬币只有普通五泰铢的4倍左右,但它的面值是100枚五泰铢。
相当于说,刘备用了四枚五铢,无缘无故地从普通人那里拿走了100枚五铢。然后他把收到的五铢融化了,继续铸造直15铢。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刘备的库里装满了五铢。
刘备的成功案例立刻引起了孙权的兴趣。孙权比刘备更残忍。他直接去了“大泉500”,也就是说,一个大泉500,面值和5005泰铢一样,实际重量只有5泰铢的四五倍。
后来孙权觉得不够,又做了一堆夸张的钱币,比如“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等。要不是当地土豪强烈反对,孙权的欲望可能会突破我们的想象。
北方的曹操和曹丕很奇怪。为了稳定价格,他们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很小。因此,他们只是把它弄坏了,让市场决定一切。以物易物可能不是一种好的交易方式。
相反,曹魏的经济状况最好,而蜀汉和东吴则一团糟,等待破产。这也是西晋继承曹魏江山,能够统一世界的原因之一。
[img]386344[/img]
当然,在董卓的灾难之后,人们对朝廷铸造的货币并不感兴趣。即使后来的王朝搬出了五泰铢,人们仍然认为物易物更真实。因此,一半硬币和一半丝绸的交易方式一直延续到唐朝。
总结:相对而言,曹操对东汉经济还是有贡献的。
没有曹操,大汉怎么可能有400年的历史?曹操在过去的30年里继续下去了吗?命运的真正意义实际上是由于王朝的腐败,导致经济无法帮助苏联。
只有把一切都推倒,换一桌人玩这个游戏,才能重启游戏,给人希望。曹操接过接力棒,稳定大局,是东汉烂摊子即将崩溃的奇迹。
特别是董卓破坏了东汉末年的货币体系后,更难保持稳定。据说曹操为东汉做出了贡献。至少在过去的30年里,这是徒劳的。老刘的后代不需要更加努力。
当然,曹操也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推倒,重新开始,让另一群人玩这个游戏。他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的儿子曹丕铺平道路。
为什么董卓是毁灭东汉的罪魁祸首?他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