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和平繁荣的时代,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之治”,但在西周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太平盛世。
西周初姬念(周成王)、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姬钊(周康王)统治期间的治世成康之际,天下安宁,犯错40多年 。
周成王登基时才十三岁,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度。文化上周公提出了“明德谨慎处罚”的道德规范,并制定了完整的礼仪仪式。此外,周公还提出了“尊重道德,保护人民”,制作礼物和音乐,并建立了一个规章制度。成周八师、殷八师、西六师的武装力量在军事上得到了扩大,奴隶国机器的正常运行得到了有效保障。
[img]386152[/img]
周公一生的成就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练奄奄一息,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成王二十岁亲政,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在内部实施周公“明德谨慎处罚”的主张,节俭缓解阶级矛盾。不断攻击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巨大胜利。
周成王病死后不久,周康王姬钊继位。继位后,周康王继续实施周成王时期的国策,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统治地位。为了消除周朝西北边境的边境问题,康王二十五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军事作战,周朝军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驱逐了鬼方,边境长期稳定。什么是先秦的北方民族?最终到哪儿去了?周成王曾经写过《康王之高》,里面有很多加强法律法规、整顿军队的措施。当时,周康王确实按照自己既定的方针政策,孜孜不倦地履行了治国安邦的理念。
[img]386153[/img]
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成康时期是本周最强的阶段,因此受到成康治理的好评。
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与商代相比,社会生产力更高, 农业繁盛, 文化也在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井田制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成康之治”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奠定周家世界的规模。
当周朝强盛时, 势力所及, 南过长江, 辽宁省东北至今, 西至甘肃省, 东至山东省。
二是奠定以周人为首的中国共同文化圈格局。
在周成王时期,周人创造了一套 授民授疆土所谓周公建藩卫,就是所谓的新统治方法。周恭王时期的历史墙 盘铭文称周成王肇彻周邦,称周康王分尹亿疆,由此可见,康王时期也在实施封建,而且封建规模更大。
三是为中国礼乐文明和制度文明奠定基础。
建立宗法制、长子继承制、庙制、服制等周公制礼作乐有很多内容。
[img]386154[/img]
西周成康时期,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生活相对改善,四方少数民族纷纷来祝贺。指出这是西周初以礼治国、崇尚道德教育、实施惠民政策、严格执行法制的结果。
但盛世形势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政治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形象逐渐显露出来,成康之治到康王后期,出现了沉溺于女性、征伐不断、刑罚不慎等各种衰乱迹象。
成康之治: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