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敌”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在教项羽读书和剑术时,几天后对学习不感兴趣。他还说:“只要学会记住你的名字。剑术只能对付一个人。它不值得学习。如果你想学习,你必须学习敌人的能力。”于是项梁教项羽兵法。
籍曰:这本书足以记住它的名字。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这里的万人敌显然指的是兵法,这一代人说后世也有很多人引用。
关羽、张飞也曾被称为“万人之敌”
而且《三国志·关张马赵黄传》中提到程昱等人称关羽和张飞为“万人之敌”。
(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
还记载了傅干、郭嘉都曾将关羽、张飞称为“万人之敌”。
嘉言于太祖说:“张飞、关羽人,都是万人之敌。”傅干说:“张飞、关羽勇敢有义,万人之敌”
[img]384613[/img]
然而,关羽和张飞的万人敌意味着与《史记》不同,这意味着他们武功过人。
当关羽和张飞在《三国志关张马赵黄传》中说关羽和张飞是“万人之敌”时,前一句是“(张)飞雄壮威猛”。雄壮威猛的形容词显然是用来描述关张的强壮武术,而不是精通兵法。
这一点也可以得到刘烨对关羽、张飞“勇冠三军”的认可,周瑜对关羽、张飞是“熊虎将军”的认可。
而且在此后不久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也常用关羽、张飞来形容猛将。
比如刘遐每次出战都带头,“陷入困境,与关羽、张飞相比”。西晋李翔擅长骑射,武功出众,被称为“一时之关,张也”。参军谭道济的薛彤和高进之勇敢过人,“时间比关羽、张飞好”。
还有杨大眼,被称为南北朝第一猛将,勇敢夺冠三军,当时世人对他的评价只是和关羽、张飞一样,“以为关、张弗之过”。
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汉后称勇者必推关张”,可见关羽、张飞武力之强,三国后非常有名。
[img]384614[/img]
这也可以从关羽和张飞的经历中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程昱和郭嘉告诉曹操,关羽和张飞是“万人之敌”,刘备被吕布打败,不得不投曹操。
在此之前,刘备首先依附于公孙赞,只有1000多人。后来,他来到徐州改投陶谦,但扩大到5000人。刘备终于等到陶谦死了,得到了徐州。他的实力增强了,立即遭到了袁术的攻击。很快,吕布叛变并攻击了下邳,因此他惨败,只剩下数千人。
刘备别无选择,只能输给吕布,在小沛安顿下来。结果没过多久,吕布又翻了脸,派兵攻打小沛。刘备抵挡不住,就投了曹操。
显然,在这段时间里,关羽和张飞要么没有太多的士兵和马,要么一路战败。他们不可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兵法上的造诣。相反,凭借自己的勇气,他们在与小部队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并发挥了良好的声誉。
[img]384615[/img]
关羽和张飞的实战经历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白马之战中,关羽作为先锋冲进袁军阵,杀死了袁军主将颜亮。
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首首还,绍诸将无法当人
虽然颜亮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任何事迹,但于迅和郁教曾提到他的武功高强,被称为“勇敢”,当时也被公认为猛将。就是这样一个猛将,在众多护卫的保护下被关羽直接杀死,最后被砍头带回来,可见关羽武功之强。
[img]384616[/img]
张飞的记录还不错。当刘备在阳战中失败时,张飞带着20名骑兵在长坂桥断桥,挑战追兵。结果,没有人敢接近追兵,刘备成功地离开了。
飞据水断桥,怒目横矛说:“身为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人无敢近人
虽然曹军在历史上的当阳之战不像《演义》中的50万人,但只有5000名骑兵。然而,这5000名骑兵是曹操从曹军中精心挑选的,包括曹军最精英的虎豹骑兵。
虎豹骑行被称为“尖锐”,是从军队中挑选出来的,其战斗力与普通士兵无法比拟。他在曹操平定河北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他在南皮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他在南皮的战斗中杀死了谭,在北方的战斗中杀死了袁桓。
虎豹骑,全世界骁锐,或从百人补之
然而,面对张飞和二十骑兵,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却不敢上前不战而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张飞的名声。
[img]384617[/img]
结语
@ 无论是从别人的评价,还是关羽、张飞的实战表现来看,他们的“万人之敌”这个名字显然是形容武功高强,而不是兵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关羽和张飞只有匹夫的勇气。关羽曾击败曹操著名将军曹仁和于禁,淹没了七军,震惊了中国,迫使曹操几乎迁都。张飞击败了曹魏著名将军张和,这让诸葛亮非常害怕,并杀死了另一名军队。
所以关张二人的指挥能力也很出色,但早期刘备实力太弱,以至于很多人只注意到他们勇敢善战的一面。
关羽和张飞被称为[万人之敌] 万人敌指的是兵法还是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