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也叫灶神节。每天,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灶仪式,告别在自己家住了一年的灶神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过去一年的言行、善恶功过,恳求灶神“上天言善事,下天降吉样”。
送灶神仪式历史悠久,在中国广为流传。每个家庭都会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设置灶神的神龛,在神龛中间庄严地供奉灶神的神像,有的直接贴在墙上。
祭灶仪式一般在黄昏举行。首先,桌子上摆满了糖瓜、米酒、清水、料豆、准备草等全家人精心准备的供品,然后父母带领全家人磕头烧香,恭敬地为灶神祈祷。然后,虔诚地“灶王爷” 请把雕像放下,在嘴上抹一点糖,或者把一块糖放进炉子里,叫做“粘炉子”。我希望灶神的“甜嘴”能在玉帝面前说得更多。最后,燃烧的香根和去除的雕像和草一起燃烧,把冷水倒在地上,祭祀仪式结束了。
祭灶仪式不仅在民间庄严而神圣,而且在皇帝的家中也受到尊敬,不敢忽视。据《清史稿》记载,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清朝皇帝都会在坤宁宫举行灶神祭祀仪式。作为九五之尊,皇帝会在灶神的位置上跪拜,供奉各种精美的贡品。
[img]383050[/img]
为什么人们如此尊重灶神?道理很简单,就是怕得罪灶神,他会在玉帝面前胡说八道,造成玉帝的惩罚。
那么,玉皇大帝会如何惩罚人民呢?根据晋朝道教学家葛洪的记载,玉皇大帝的惩罚是“大赢得纪律,小赢得计算”。所谓的“纪律”是300天,所谓的计算,是100天。也就是说,玉皇大帝将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减少100到300天的阳寿,这是人民无法承受的。
那灶王爷是谁呢?
灶神全称为“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神”、“灶神”,是中专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饮食之神,是中国古代祖先信仰的古代神灵之一,也是“一家之主”。
谁是灶王爷?民间传说很多。
传说一,灶王爷是玉皇大帝的女婿。
据说玉皇大帝为了观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特意派王母娘娘到人间检查民情。我不知道,王母娘娘的前脚一出天宫,小女儿的后脚就悄悄地跟着她,想跟着她的母亲去人间玩。虽然玉皇大帝很生气,但当她想到有母女同行时,她放心地走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恋爱中的小女儿在凡间遇到了一个年轻人。虽然他只是一个为别人烧火帮灶的长工,但他善良、勤劳、朴实,玉帝的女儿无法自拔地爱上他。玉帝得知这个消息后,雷霆怒不可遏,将女儿贬为凡人,并命令永远不要回到天堂。
王母娘娘很可怜的女儿,在玉帝面前百般求情,终于唤醒了玉帝的舔犊之情,诏令赐予那个穷小子灶王的职位,掌管天下人的饮食。
传说二,灶王爷是个普通人。
据说有一个姓张的兄弟,他的兄弟是一个泥水匠,特别擅长为别人建炉子,人们给“张炉王”起了个绰号。弟弟沉迷于写诗和绘画,尤其擅长绘画各种人物,栩栩如生,生动生动。出乎意料的是,意想不到的情况,“张炉王”死于疾病,整个家庭都落在了他哥哥的肩膀上。但我哥哥从小就只会画画,根本无法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
[img]383051[/img]
现在全家都乱了,嫂子吵着要分家,看到一家人即将分崩离析。在关键时刻,我哥哥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提前画了哥哥生前的肖像,贴在大厅的墙上。半夜,他叫醒了家里的每个人,说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他的大哥被玉皇大帝命名为灶神。回到家后,他得知家里不和谐,正在分居。他准备向玉皇大帝报告情况。除夕之夜,玉皇大帝会惩罚他。
当公众来到大厅时,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们真的看到了大哥“自己”。他们再也不敢提分居了。从那时起,这个家庭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张灶王”的故事传来了,后来演变成了“灶王”。
除民间传说外,历史典籍中还有许多关于灶王爷的记载。
先秦时期,《庄子达生》中有“灶有髻”的记载。司马彪在西晋时说:“灶神,其形状如美女,穿着红衣,名髻也。“这些记录清楚地表明,灶神是一个穿着红衣服看起来很漂亮的男神。也有史料说灶神出身皇帝,死后才被封为灶神。《淮南子》有“炎帝作火而死为灶”的记载,《周礼》也有“有子说黎,为祝融,祭为灶神”的说法。清朝时,汪吸葵的《事物原会》认为“黄帝做灶,死为灶神”等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现代炉灶早已取代了土灶,灶神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祭灶仪式更是难得一见。
灶神是谁?祭灶仪式有多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