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3月,清朝皇帝太极亲率军攻打明朝辽东重镇锦州(公元1640年)。
而且,为了杀死明朝的大量有生力量,皇太极定下了围城打援的战术。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3月,清军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明朝蓟辽督师洪承类率领大军13万余人前往锦州营救(此前已出兵救援,打了近一年),试图与清军作战。
共有八名总兵随洪承类出战,共同指挥这十多万明军,分别是:
[img]382949[/img]
王朴,大同总兵官
宣府总兵官杨国柱
唐通,密云总兵官
白广恩,援剿总兵官
曹变蛟,东协总兵官
马科,山海关总兵官
辽东总兵官王廷臣
吴三桂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宁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4月,松锦战役结束,清军完胜,攻占松山、锦州、杏山,明军完败,主教练洪承类被俘,锦州主将祖大寿投降。
王朴、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等八名总兵跟随洪承类率军营救锦州。
事实上,应该有六名总兵,一名叫李辅明的将军(前山西总兵,随军作战)在战争期间接替宣府总兵杨国柱,临时担任宣府总兵,他也跑了。
因此,在整个松锦战争期间,当初跟随洪承类与清军决战的八位明朝总兵中,只有三位没有跑,分别是杨国柱、曹变蛟和王廷臣。
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三位在这场战争中殉国的大明英雄。
一:宣府总兵官杨国柱:
史书中关于这位将领的记载相当少,他在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担任宣府总兵之前都没有记载。
据《明史》记载,他的侄子杨振是世袭的义州卫指挥使,猜测杨国柱可能是守边的将军。
《明史》只记载了两个关于他的战例。
一是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清军入关时,与卢象升(此前担任宣大总督,杨国柱归他直辖)一起救助京师,参加了巨鹿贾庄之战。
当时,在卢象升与清军决战之前,只有杨国柱和山西总兵虎大威一再被朝廷命令分兵,跟随卢象升。
在敌人我寡的情况下,杨国柱和虎大威随卢象升与清军死战,战败后,他与虎大威突破,卢象升战死。
二是松锦之战。崇祯十四年7月,杨国柱率部在锦州外遭遇清军埋伏。他拒绝向清军投降,在锦州城外战死。《明史·杨国柱传》记载:
国柱先到松山,陷伏中。清兵四面呼降,国柱太息,语其下说:“这个我哥哥以前也是殉难的,我只是为了降将军!”突破,中矢堕马卒。
杨国柱也是松锦战期间唯一一位死亡殉国的明朝总兵。
二:辽东总兵官王廷臣:
关于这位将领的记载比杨国柱少,他在《明史》中连传记都没有。
原因可能是他虽然也是总兵,但上位时间太短。
崇祯十三年七月左右,王廷臣被洪承类临时提拔,接替作战不利的前辽东总兵刘肇基(洪承类批准他短于调度),成为总兵。
松锦战争结束后,王廷臣只是当了一年多的总兵,史书忽略了他。
关于他的战例,可以找到的史料,也就是松锦之战。
战争期间,王廷臣的战绩很好,率部杀死了清军骑都尉旦岱、参领彰库善、三等侍卫博朔岱等清军将领,算是猛将之一。
明军崩溃后,剩下的总兵都逃走了,只有他和曹变蛟回到松山城,陪着洪承类死守(他们都是洪承类提拔的)松山,坚持了半年。
崇祯十五年二月,松山城破后(有叛徒当清军内应),王廷臣被俘,拒绝投降后于三月被杀,英勇殉国。
[img]382950[/img]
三:曹变蛟,东协总兵官
曹变蛟是三位殉国总兵官中最著名的,如果算上其他总兵,他的名气也仅次于吴三桂。
他的名气是在关内征服农民起义军的战场上,跟随叔叔曹文诏。
据史书记载,在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之前,他已经正式到达游击将军,当时他只有22岁。
随后,26岁被洪承类提拔为副总兵,28岁成为临涛总兵官。
这种晋升速度是极其罕见的,在当时的明军将领中,只有吴三桂压了他一头(27岁担任宁远团练总兵官)。
曹变蛟能升职这么快,并非他家官场关系深厚,全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明史曹文诏传》记载:
变蛟勇冠三军,贼闻大小曹将军的名字,都吓坏了。
在《明史·曹变蛟传》中,他曾追杀千里之遥,杀得李自成狼狈逃跑:
李自成将于3月从缙州出发。承品令变蛟一起追龙,连战斩首6700奇怪。没有食物,小偷死了很多。变蛟千里之行,身体不懂甲的人27日夜。余贼倒进了塞子里。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曹变蛟的勇冠三军并非吹嘘,而是真的能打。
曹文诏死后,曹变蛟一直跟着洪承类作战,洪承类在军事上一直被崇祯皇帝重用,离不开曹变蛟的勇敢作战。
在所有参加松锦战役的明军总兵中,只有曹变蛟和王廷臣(包括之前被洪承类罢免的左光先)100%听从洪承类的指挥。
明军在松锦之战中崩溃,他和王廷臣陪同洪承类守卫松山城。
在此期间,曹变蛟多次组织兵力突破,甚至差点进入清朝皇帝太极的御营,杀死了清军的佐领。《清史稿·太宗本纪》记载:
曹变蛟弃乳峰山,乘夜袭上营,力战,变蛟中创走。
[img]382951[/img]
《清史稿·忠义一》也记载:
围既合,明总兵曹变蛟欲突围,到正黄旗汛地,佐领彰古力战死,变蛟也创奔还。
在这场偷袭战中,曹变蛟虽然没能顺利突破,也没能杀死皇太极,但几乎冲进了皇营,还是吓得皇太极半死。
曹变蛟败退后,保卫皇太极的内部大臣塔瞻(清朝开国功臣扬古利之子)被贬爵。《清史稿·扬古利传》记载:
塔瞻,攻超品公,晋内大臣。崇德六年八月,太宗亲将御明洪承类战在锦州...明总兵曹变蛟夜率兵突近御营,塔瞻不能御,降一等公。
如果松锦战争中的明朝总兵都像曹变蛟一样,即使粮道断裂,战斗也不得而知胜败。
可惜像曹变蛟这样的将军太少了。
松山城破后,他也拒绝投降,与王廷臣等一起被杀,英勇殉国,死时只有33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曹变蛟拼死护卫洪承类投降了。
松锦之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明清时期双方的损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