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普及,人们对食品的加工基本上脱离了人力和动物力量。他们可以依靠各种机器完成一系列各种食品的加工过程,不仅效率高,而且更安全卫生,加工质量更稳定。但古代科学技术落后,人们如何加工食品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向下看。
说到加工食品,许多农村合作伙伴应该不由自主地想到磨盘。大磨盘可以粉碎谷物,小磨盘也可以粉碎其他谷物,但你知道吗?石磨的历史比预期的要长。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学会了用石头做石棒和石磨。考古学家在各种文物中发现了几种大小结合的石棒和石磨。
[img]382447[/img]
虽然这些石磨形状不同,但整体为矩形,长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石棒是圆柱形的,类似于擀面杖,长度一般在30厘米以上。加工粮食时,只需在磨上铺上粮食,然后用石棒来回碾压,不仅可以去除外壳,还可以将粮食磨成面粉。
然而,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这种方法的缺点更加明显,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加工水平也过于粗糙。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更高效的加工方法。所以人们发明了杵和臼。考古学家在河南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石杵和石臼,距今约5000年。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古人用这种更快的方式来处理和加工食物。后来,杵和臼不仅可以用来加工食物,还可以捣碎药物,甚至可以用来加工任何需要磨成粉末的东西。
[img]382448[/img]
古人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加工工具外,还有一种叫做“擂钵”的工具,又称雕槽盆。基本结构是在内壁上刻有各种凹槽的容器。擂钵种类繁多,起源也很早。人们把食物放在拳碗里,用杵杆反复捣碎磨碎,最终达到去皮或磨粉的最终目的。盆内凹槽不仅能增加摩擦力,还能提高研磨效率,有利于物质的过滤和沉淀,有利于清洗和澄清。正是这些特点和优势,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西南部和西北部分地区,挑战碗几乎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
无论是石棒还是石磨,还是杵臼和拳击碗,虽然它们在现代看起来都是非常原始的工具,但它们实际上包含了祖先的勤奋和智慧,人类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也在一点一点的进步和积累中,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外观。
古人是如何加工粮食的?他们都有哪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