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是唐初一次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望着历史的河流,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下面一起走进了解。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生了唐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血腥政变,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政变“玄武门之变”。
在这次政变中,未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杀死了两个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和十个侄子,残忍地清理了皇位继承路上最大的竞争对手。
除@ 他还强迫父亲、唐高祖李渊承认自己行为的合法性,成功成为皇储。短短两个月后,他让李渊退位,成为皇帝。
毫无疑问,这一政变的性质是恶劣的。在唐朝存在的200多年里,后来发生了许多宫廷政变,这可能是“玄武门之变”带来的榜样。
然而,对于李世民及其支持者来说,这场政变绝对是一场胜利、成功和伟大的政变。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将在未来几十年享受胜利者的福利。
“玄武门之变”的过程是血腥的,很多人都死了,包括很多未成年的天黄贵族,但政变的后续却很和谐。
不到一天,李世民就完成了政变的全部动作和目的,两个月后,顺利登基。
在唐代,除了极少数李建成的死忠(如罗艺),反抗李世民的行动并不多。
与过去历史上的各种政变相比,政局会有很大的波动,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稳定。相比之下,“玄武门之变”后的和谐对李世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唐朝政局仍能保证稳定过渡?我想,大概有三个原因。
事实上,这些原因也是李世民敢于发动政变,杀死兄弟,强迫父亲,不太担心国家会崩溃的依赖。
一、李世民的身份依赖,不缺乏合法性
隋唐时期的贵族家庭中,合法的分歧非常重要,只有合法的儿子才能继承家庭财产,合法的儿子是没有希望的。
除了对古代宗法继承制度的认可和维护外,最重要的是贵族之间的婚姻大多是直接的,直接的女儿嫁给直接的儿子,直接的儿子嫁给直接的女儿。
贵族之间,就是这样加深联系,形成利益联盟。
@ 贵族家庭的第一个儿子背后的政治资源远远超过了普通儿子。第一个儿子代表了两个甚至多个贵族家庭资源的收集和继承。
就唐高祖李渊而言,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窦氏,窦氏的背后是关陇贵族中影响巨大的窦氏家族。
[img]380185[/img]
窦家在李渊崛起的过程中,不限于出钱、出兵、出资源等。
李渊成功后,窦家自然要享受除李氏皇族以外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同时,窦家也要努力维护唐代第一外戚家族的身份和利益。
唐朝王位的继承不仅是李氏皇室的事,也是窦家及其支持者的事。这是李家和窦家两个庞大家庭及其背后庞大势力圈的核心问题。
李渊的第一任妻子窦氏在唐朝建立前就去世了,但李渊建立唐朝后,为什么坚持不再创立新的皇后呢?
这不仅仅是情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如果李渊创立了新皇后,新皇后生下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儿子,那么新皇后背后的家庭就会积极参与皇位竞争。
这样,不仅加剧了上层阶级的政治争端,而且使铁杆支持者窦家离心,不利于政治稳定。
为了保证上层阶级的政治稳定,李渊不册立皇后,也给了支持者一颗定心丸,过去谈妥的政治利益分配不变。
@ 李渊之后的皇位继承人只能从李渊和直妻窦氏的儿子中选择,即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早逝)、李元吉。
至于李渊的其他儿子(李渊有22个儿子和18个普通儿子),他们都只能是混吃等死的花花公子。他们无法参与王位竞争。
不管李渊的几个合法儿子怎么拼你死我活,只要有一个还活着,当然就是皇位继承人。
这就是李世民的身份依赖。他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并不担心皇室内部的反对,世界上绝大多数贵族都会默认他的优势,即使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残余邪恶。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渊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完蛋后,迅速妥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没有选择。
二:李世民势力集团可以无损接管政权
[img]380187[/img]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得到了李渊的合法性认可,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就是迅速有效地接管政权。
李世民策划政变可能很仓促,但接管政权并不仓促。他有足够的支持者。
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持续了多年,在此期间,李世民已经建立了一个不弱于李建成的势力集团。
李世民能够建立自己的权力集团,也要感谢李渊。是李渊给了李世民一个政府,并公开建立了自己的权力(李元吉也有类似的权力)。
无论李渊是基于什么想法,是对几个儿子的爱,还是制衡太子力量的需要。无论如何,李世民拥有完整的文化和武器,也可以占据朝廷的一半。
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苦心经营的这股势力,立刻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李世民有足够的人力接管,从地方到中央,从军队到朝廷,从中央到各部门。
朝廷稳定,军队稳定,李世民的政变后遗症不多。
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接管政权,我想李世民可能不会冒险。也许他会去洛阳等待机会。
三:唐朝内部没有反抗势力可以借此机会叛乱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唐朝已成立九年,早在四五年前,唐朝就已经平息了世界。
唐朝成立之初,到处都是反王,唐朝内部没有能威胁唐朝的反抗势力。
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之间没有可靠的力量,即使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报复李世民。
除了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扎恶棍,他们对李世民无能为力。
当时唯一还存在的反王就是割据陕北地区的梁师都(贞观才两年消灭)。
但梁师都是突厥人支持的力量,这一属性注定了李建成、李元吉的支持者即使有仇恨之心,也不会投靠梁师来报复李世民。
即使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王位之争血腥,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突厥与唐朝属于敌我矛盾。
无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罪如何,他们也是唐朝人。他们不会通过投靠敌国来对抗李世民。
比如“玄武门之变”进行时,带领东宫侍卫努力攻打玄武门,试图冲进皇宫帮助李建成的东宫将军冯立。
他是李建成的亲信,差点突破玄武门,杀了李世民的亲信敬君弘。
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顽固分子应该非常害怕李世民的报复。
[img]380188[/img]
但冯立得知李建成被杀后,只是逃进荒山,几天后又出来向李世民投降。
他从头到尾都不想投奔突厥势力,回头向李世民报复。
李建成的老部太多了,他们要么向李世民投降认输,要么干脆躲在深山老林里,但很少有人愿意投靠外敌。
这样,政变后,李世民只需要考虑如何安抚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而不用担心有人趁机叛乱,威胁唐朝的稳定。
例如,在支持李建成的河北和山东,李世民只招募了一个魏征,并派他到河北和山东担任招募大使。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那么多,最后只有一个罗艺在贞观元年造反,剩下的基本什么都没发生。
这是唐朝内部稳定的政局给李世民带来的便利,也是他敢于发动政变而不担心世界混乱的信心之一。
为什么玄武门事件对政局没有影响?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