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三子李治为什么能登上王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故事。
许多高赞回答,其实忽略了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大臣长孙无忌,另一个是吴王李恪。
李世民原本以李志为王子,但很快就后悔了。关键时刻,长孙无极及时出面破局,但也埋下了祸根。主席曾评价李世民:聪明无知。
李志登上王子的位置,经历了两轮比赛,两次都与长孙无极有关。前王子李承乾被废除后,比赛开始了。李可在第二轮,这里不说。
第一轮:李泰VS李治。
在这一轮比赛中,以岑文本、刘吉为首支持李泰的两股政治势力展开了斗争。以长孙无忌、楚遂良为首支持李治。
[img]379810[/img]
结果李泰真的不争气。他太狠了。他先吓唬李治说他和李元昌关系很好。李元昌建议前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治提前知道。
懦弱的李治被吓得坐卧不安,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诬陷,谋反这种事,一旦坐下真的要杀头。
结果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他想,我还没死,你就敢这么做,将来当皇帝不是要杀了我的兄弟吗?
泰微知之,因语晋王:“二善元昌,得不及吗?”王忧非,帝怪之,以故对,帝悟。-新唐书。李泰传
犹豫要不要让李泰当太子,关键时刻,前太子李承乾及时出现补刀,李泰完全没有戏。
李承乾告诉李世民,他的叛乱意味着李泰想打败他,夺取王子的位置。为了保护自己,他不得不反击(如果他赢得了王位,李泰就不能杀了他)。现在,如果李泰是王子,他就会陷入李泰的陷阱。
承乾说:“臣贵为王子,为什么要求?但是为了泰国,特别是为了朝臣的安宁。不成功的人,教臣是不正当的。如果泰国现在是王子,所谓落其度。”——《老唐书·李泰传》
[img]379811[/img]
李世民选择王子的核心因素是避免将来兄弟相残!
李泰这么狠辣,不择手段,将来当皇帝,李承乾,李治一定不保!
太宗所谓侍臣说:“承乾言也是。如果我立泰,那就是储君的地位。泰立,承乾,晋王都不存在;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老唐书·李泰传》
于是立李治为王子,但同时对李治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李治性格懦弱,过于循规蹈矩,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于是想换人,第二轮比赛开始了。
第二轮:李治VS李恪。
想了想,李世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但他不是长孙皇后出生的。他的母亲是杨妃,隋朝杨帝的女儿。
但是这个李哥真的是个厉害的人物,以至于唐太宗非常喜欢他。他认为李恪是所有儿子中最像他的一个。
[img]379812[/img]
史书上说李恪有文武才,名声很高,
说白了就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在朝廷有很高的声誉。
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为其他自己。名气很高,甚至是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又深受忌讳。-《旧唐书·李恪传》
李世民更重视他,甚至把他放到四川做益州大都督,统揽一方军政,作为藩屏,拱卫大唐。
当时,益州省会成都是仅次于首都长安的大都市,益州也是西南屏障。可见,把这样的战略交给他是极其重要的。
这时,李世民想了很久。他认为李恪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王子候选人,所以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臣。
帝初以晋王为王子,又想立恪,长孙无忌固争,帝说:“公不是自己侄子的邪恶吗?而儿英果类我,如果保护舅舅,就不得而知了。”
结果,长孙无忌以非常强烈的态度反对这件事,强烈推荐李治为王子。
无忌说:“晋王仁厚,守文之主,举棋不定则败,情况储位于帝乃止。所以无忌常恶之。
犹豫不决的李世民,在朝廷重臣的强烈耳风吹动下,又改变了主意,立李治为王子,再也不动摇!
因此,李治的王子地位稳定下来!但祸根就是这样种下来的,几十年后,懦弱的李治面对强大的武则天,一败涂地。
懦弱的性格,过于循规蹈矩,以至于强大的武则天崛起,创造了二圣临朝的历史奇观。
[img]379813[/img]
大唐一度改姓武,武则天后期连续发生: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
总结。
1.李治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一方面是因为他懦弱的性格和善良宽厚的心,符合唐太宗认为可以避免儿子手脚残疾的候选人。
另一方面,在李治的背后,有以长孙无忌、楚遂良为首的朝廷重臣的支持,政治力量的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img]379814[/img]
2.李世民非常清楚他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他知道李泰很残忍,李治太懦弱,太循规蹈矩,李恪文武全才。
但他犹豫不决,最后只凭长孙无忌等人的话改变了主意,真的很迷茫。
李恪是文武全才,即使登上皇位,李泰、李承乾也不能对他构成威胁,更不用说李治了,手足相残这种事情不太可能发生。
但李世民仍然选择了李治,虽然他是个好人,但好人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因此,毛主席在读《新唐书.李恪传》时批评道: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如父。然卒听长孙无忌的话,可谓聪明一生,懵懂一时。
3.不要被一些电视剧偏见。有些电视剧把李恪塑造成了争夺王子地位的权力和艺术家。事实上,他既有文武,又有才华。
四、李恪被长孙无忌视为威胁,欲除后快,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诬陷李恪谋反,杀之。
多年后,长孙无忌与武则天在权谋斗争中不敌,也被诬陷,后来自杀。
[img]379815[/img]
长孙无忌杀死吴王李恪,楚遂良杀死刘吉,有时候,我们受电视剧的影响,印象中的好人,不一定是好人。
当然,政治家不能用好人或坏人来衡量,
然而,以诬陷这种卑鄙的手段杀人真的不符合道德,失去了一代名臣的风范。
太子李承乾被废后 李世民为什么要立李治为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