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名“吴”
熟悉三国的朋友一定熟悉江东这个词,但大多数人对江东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有些人甚至只知道它在南方,在长江的另一端。但事实上,江东在哪里,江东和三国时期有什么区别吗?江东的历史是什么?
[img]376138[/img]
顾名思义,江东是历史上的地理位置。大多数生活在江东的人都是汉族人。江东又称江左,是长江以东的地区。由于长江从九江流向南京,从西南流向东北,大江东部统称为江东。
从东汉开始,江东就是一个文人辈出、经济繁荣的地区,绝对是汉代最好的纳税人之一。到了东汉末年,世界局势十分混乱,但在孙坚、孙策、孙权领导的孙氏一族手中,却度过了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这种情况甚至持续到280年。那一年,以司马家族为首的西晋势力攻打东吴,孙氏家族直接投降,直接避免了长期战争造成的人口减少和对东吴经济的打击。
后来,中原的历史经历了短暂的动荡。后来,西晋并没有存活多少年,但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东吴几乎没有遭受战争造成的损害。近年来,北方经济因年复一年的战争而直线下滑,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缓慢南移。曾经生活在中原的贵族势力也选择了南迁,北方被少数民族势力占领。这种现象直到隋朝灭陈才改变。
唐宋时期的区域划分不同,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大江以南被称为江南道。后来分为天目山、黄山、怀玉山等地,分为浙东道、浙西道、福建道等地。清代分为江左和江右,即江东和江西。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中,皖南、皖中、苏南、苏中、浙江、江西东北、上海等地区都在江东地区。
[img]376139[/img]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江东六郡。江东六县一般是指三国时期吴国的六个地方,包括吴县、会稽县、丹阳县、豫章县、庐陵县和庐江县。现在中国的地理地图分别是苏州、绍兴、南京、南昌、江西泰和县和安徽庐江县。孙坚凭借在战场上的勇敢,现在在长沙站稳了脚跟,而他的儿子小霸王孙策凭借手中仅有的几千人,就踏平了江东六郡,被封为吴侯。在接下来几代人的领导下,江东六郡的人民在孙氏手中逐渐过上了稳定祥和的美好生活。
吴郡一开始并不存在。东汉永建四年后,会稽郡钱塘江西部正式成立的吴郡,是原会稽郡硬分的地方。吴县,政府驻扎在原会稽郡,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县所在地有吴县、娄县、拳击县、海盐县、余杭县、钱塘县、富春县、乌程县、阳羡县、无锡县、毗陵县、曲阿县、丹徒县11个县。
[img]376140[/img]
在今天的江浙地区,会稽县曾经是当地最大的县。秦朝时,会稽县政府部门设在原吴县。起初,汉朝建国时,属于韩信的地盘,是楚国的领地,后来又归荆国的刘贾和吴国的刘英。会稽郡是汉成帝时期最大的地方,下面有26个县,人口早已超过百万。在东汉中期,北部的13个县被分配到吴县。在江东孙的领导下,规模进一步缩小,分为临海县、建安县和东阳县。
丹阳县原本不叫这个名字,秦朝叫张县。后来,汉武帝建元两年后,他改名为丹阳县。丹阳县是丹阳县最著名的县。三国时期,丹阳县政府搬到南京,管辖南京、无锡、常州、杭州、湖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等11多个地方。东吴孙氏时期,第一任太守是吕凡。
[img]376141[/img]
秦汉时期,豫章郡政府在今天的江西南昌所在地设立,西汉后期又属于扬州刺史管辖范围。就像豫樟木一样,豫章是一种木头的名字,这就是名字的由来。据汉书记载,是汉高帝刘邦设立的地方,起初共有18个地方,如阳县、余干县、柴桑县、新干县、南城县等。在江东孙氏统领之前,这个地方曾经属于淮南英布、长沙吴芮、庐江王刘赐。
汉武帝后,豫章县下面有16个县,王莽篡位期间短暂更名为九江。最后三国时期,豫章县改名为原名,下面仍管辖16个县。
庐陵县的地盘一直在变化,从汉朝到唐朝一直存在。他的核心区域在吉泰盆地附近,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属于江西省吉安市。在东汉建安五年,孙权将豫章县的部分地盘分为庐陵县,而庐陵县的政府设在西昌县,下面有十个县。
庐江县是汉高祖刘邦十年来成立的一个县,其中有一个地方叫舒县。后来,庐江县被改名并扩大了领土。当王莽篡位时,舒县被改为昆乡。后来,在东汉时期,庐江县进一步扩大了领土。下面有十个附属县,分别在安徽省。建安19年,庐江县被分为两部分,其管辖权一直在变化。
东吴占领的江东,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