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二年(403年),东晋权臣桓玄强迫晋安帝冥想,建立桓楚政权。但是桓楚只存在了半年,就被刘裕淘汰了。那么桓楚是如何建立和灭亡的呢?
一、桓温奠基
东晋朝廷任命桓温为荆梁四州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永和元年(345年)。桓温见成汉国势衰落,在永和二年(346年)要求出兵讨伐。永和三年(347年),东晋朝廷命桓温攻打成汉,晋军屡战屡胜,消灭成汉,朝廷封桓温为征西将军、临贺郡公。以荆州为基础,消灭成汉使桓温的实力和威望大增,为他未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img]376549[/img]
桓温北伐前秦十年(354年),初期进展顺利,直接逼近长安。但由于桓温骄傲轻敌,北伐的功败垂成。桓温二次北伐,收复洛阳,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为了掌握东晋朝廷,要求朝廷迁都洛阳。但由于士族集团的反对而失败了。太和四年(369年),桓温北伐前燕,因轻敌,晋军惨败。北伐的失败严重打击了桓温的威望,延缓了桓温篡位的进程。
北伐前燕失败后,桓温试图通过废立君主来恢复自己的声望。桓温废晋帝司马奕,太和六年(371年),立司马昱为帝,排除异己,独揽朝政。司马昱在位不到一年的咸安二年(372年)去世,子司马曜即位。桓温暗示司马曜让位,但在谢安等人的拖延下,桓温病重而亡,篡位企图失败。尽管桓温篡位失败,但却刺激了他子桓玄后篡位的野心。
二、经营荆州
在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后,他的弟弟桓冲继承了他的兄弟,控制了荆州。东晋朝廷封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江豫三州军事,扬豫两州刺史,安抚桓氏家族。桓冲忠于东晋,不与谢安争权,保证了东晋的稳定,使东晋在飞水之战中击败前秦,转危为安。太元九年(384年),桓冲病逝,侄桓石民接管荆州,东晋朝廷任命他为荆州刺史,安抚桓家。桓石民和他的叔叔桓冲一样有才华,赢得了荆州人民的支持。
太元十四年(389年),桓石民病逝,东晋朝廷任命王晨为荆州刺史,以削弱桓氏的实力。桓玄依靠桓家的力量,不把王晨放在眼里。于是王辰压制桓玄,使其有所畏惧。太元十七年(392年),王辰病逝,殷仲堪接任荆州刺史。殷仲堪怕桓家势力,与桓玄交好。桓玄为了利用殷仲堪的势力崛起,投靠殷仲堪。桓石民死后,王晨接任荆州刺史,削弱了桓氏的威望,但桓玄凭借桓家的力量和殷仲堪的利用,使桓家再次崛起。
三、夺取荆州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司马曜去世,晋安帝即位,司马道子执政。司马道子重用王国宝,使朝局混乱,引起了青兖二州刺史王恭的不满。隆安元年(397年),王恭起兵攻打王国宝,尹仲堪和桓玄支持,迫使司马道子杀死王国宝。
隆安二年(398年),司马道子怕王恭、殷仲堪,试图削弱两人的势力,王恭、殷仲堪于是再次兴兵讨伐。殷仲堪派桓玄和杨泉期领兵,沿江东下勤王。不久,王恭战败被杀,桓玄和杨泉期退役。殷仲堪、桓玄、杨泉期三人互相猜疑,再加上东晋朝廷挑拨离间,使三人内斗。三年(399年),桓玄率军消灭殷仲堪、杨泉期,夺取荆州,成为荆州刺史,为今后篡位奠定了基础。
四、桓楚兴亡
[img]376550[/img]
隆安三年(399年),东晋孙恩之乱爆发,桓玄想趁机勤王,被司马元显(司马道子之子)拒绝。孙恩之乱沉重打击东晋统治,给桓玄篡位的机会。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宣布讨伐桓玄,桓玄顺江东下,接近建康。桓玄击败司马元显,控制晋安帝,担任侍中、都督中外军事、宰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控制东晋朝廷。
晋安帝封桓玄为楚王,元兴二年(403年)。十二月桓玄强迫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桓玄称帝后骄奢淫逸,沉迷享乐,奴役百姓,使天怒人怨,桓楚统治基础薄弱。三年(404年)三月,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刘裕率军屡战屡胜,接近建康,桓玄不敌,逃回江陵。桓玄逃亡的路上,人心离散,6月被下属杀死,桓楚灭亡。桓玄死后,桓楚的残余势力继续对抗东晋,都被东晋消灭了。
总的来说,东晋皇权弱,世族势力强大,给桓玄篡位的机会。但桓玄篡位后沉迷酒色,奴役百姓,导致桓楚迅速灭亡。
历史上桓楚是什么样的政权?最后是怎么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