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隆政变”是怎么回事?这场政变对大唐有什么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详细介绍。
在宏伟的唐朝历史上,有许多令人震惊的“宫廷政变”。这些起源于宫殿萧墙的战争不仅有权改变,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唐朝的不断发展。在唐朝的许多“政变”中,发生在公元710年7月底。唐隆时期轰轰烈烈的政变对唐朝以后的历史走向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历史上的“唐隆政变”是怎么回事呢?
武则天晚年病重期间,也就是公元705年2月底,李显等宗室成员联系朝鲜一些实权派大臣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
政变后,李贤成功登上王位。然而,武则天死后,王位的变化必然导致朝廷动荡和各种政治势力集团之间的权力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李贤的王位似乎非常不稳定,所以他也感到压力。在几个政治势力派系中,李贤的魏皇后无疑是权力上升最快、野心最大的。
在武则天还活着的时候,韦氏和李显经常被武则天打压,平日里也是唯唯诺诺。即使有政治野心,也无法施展。但李显登基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惯例,李显成了皇帝,韦氏被提升为皇后,韦氏也是一个出身名门望族,有一定的政治基础。而且她最喜欢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吴三思。因此,魏皇后不仅掌管后宫,还与武三思勾结,权力甚至延伸到朝廷之上。
[img]375868[/img]
后来,虽然吴三思在“景龙政变”中被李显的儿子李重军杀害,也就是王子李重军。但与此同时,李重军在政变后也被李显斩首。政变后,魏皇后不仅收回了吴三思在朝廷的残余势力,还帮助李显平叛王子李重军政变。因此,魏皇后成为李显最值得信赖的人,权力进一步增强。
权力往往很容易扩大雄心壮志。魏皇后自从嫁给李贤后,几乎一直生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下。当她作为女王获得巨大的权力时,她不可避免地会效仿武则天,成为“第二位女王”。
景龙政变后,李显登基时立王子李重俊,最终因发动政变而被杀。于是当时大唐帝国出现了“太子空缺”的情况。因为魏皇后没有自己的儿子,只有一个安乐公主。因此,魏皇后鼓励李显立一个年轻的王子做王子。在这种情况下,魏皇后开始与女儿安乐公主合作,秘密毒死李显,使魏皇后能够控制自己的实权,然后将安乐公主改为“皇太女”。
[img]375869[/img]
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中,都有记载:710年6月,魏皇后和安乐公主密谋在唐中宗李贤最喜欢的蛋糕中下毒。吃了蛋糕后,李贤“腹痛难忍”,没救就死了。
李显死后,未成年王子李重茂登基成为皇帝。而韦皇后则以太后的身份开始摄政。当时,魏皇后和安乐公主都很自豪,认为唐朝的情况正在按照母女的计划发展。也许很快,魏皇后就会像武则天一样成为“女王”。但在权力带来兴奋的魏皇后,却忽略了大唐王朝的另一股政治势力。那就是李唐宗室和张柬等人形成的政治联盟。
当时,这些人和李贤一起发动了“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使李贤成为皇帝。在李贤成为皇帝的五年里,这种政治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此外,李丹、太平公主、张柬志等人参与了“龙政变”的主导,并为他们的政治集团积累了丰富的“政变经验”。
[img]375870[/img]
随着魏皇后的政治专权,势必会与李丹、太平公主等领导的宗室政治集团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李丹、太平公主等人再次开始计划发动“政变”。李丹的三个儿子李隆基,后来在唐朝历史上被称为“唐玄宗”。它在这次政变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时被称为“三郎”的李隆基,虽然才二十出头。但他有着超强的战略和非凡的勇气。作为“宗室代表李丹三公子”,他吸引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军。在整个政变的早期规划中,几乎所有的李隆基都代表父亲与太平公主和朝鲜大臣讨论。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作为“政变”的先锋,带领一群士兵和马匹杀死了皇城,迅速杀死了守卫皇宫内城的羽毛领袖,然后收降了羽毛林军。后来,他带着政变部队从玄武门进入皇宫,杀死了魏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
[img]375871[/img]
李隆基果断的军事杀戮令人震惊。同时,他也钦佩参与政变的宗室成员和文武大臣。政变成功后,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下,小皇帝将王位禅让给了他的叔叔李丹。随后,李丹将年号改为“唐龙”,这一政变也被称为“唐龙政变”。此外,由于李隆基在政变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也被李丹列为王子。
历史上被称为“唐隆政变”的宫廷军事行动,不仅造成了皇权的转变,也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推向了历史舞台。
唐隆政变对唐朝的影响有多大? 这场政变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