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朝代,宦官可能只是宫中卑微的太监,没有实权,更不用说建立自己的权力了。然而,在明朝,最大的权力落在宦官手中,这是讽刺和悲哀的。
魏忠贤是明朝著名的大宦官,用自己的力量搅动了明朝的时局。然而,魏忠贤@ 但在崇祯面前输了。为什么只手遮天的魏忠贤,却打不过刚继位17岁的崇祯?
[img]374293[/img]
魏忠贤权力的虚假繁荣
朱元璋在位时最忌讳外戚干政。他废除了丞相的官职,要求宫里所有的女人都嫁给平民。所有措施实施后,似乎都是完美的,但明朝没有丞相,皇帝治理国家的任务就变得更加沉重。
朱元璋非常勤奋,能够承受,而后世的皇帝则显得懒惰得多。天子周围的宦官有一天可以帮助天子处理明朝的国家事务。魏忠贤就是这样上位的。
当时,天启皇帝朱由校不理政事,整天沉迷于木工艺品。魏忠贤上前时,朱由校全权交给魏忠贤。
[img]374294[/img]
这听起来像是魏忠贤的权力吗?你怎么能打败崇祯呢?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错觉。虽然明朝的宦官经常代表政府,但他们毕竟没有军事权力。没有军事权力,就不可能建立一支可以反叛的军队。
不管魏忠贤的权力有多大,皇帝都会暂时把它扔给他。后来,当朱由校突然准备好管理政府时,他很容易收回魏忠贤手中的一部分权力。
魏忠贤手中的权力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但与新登基的崇祯相比,崇祯开始了与魏忠贤的智斗之路。
[img]374295[/img]
崇祯的机智
崇祯掌管明朝时,虽然只有17岁,但不可否认的是,崇祯有着聪明的政治头脑。崇祯知道明朝宦官此时乱政,长此以往,明朝的未来一定会被这些宦官摧毁。
崇祯知道宦官中权力最大的是魏忠贤,他不仅掌管着明朝的一部分正事,而且在国家决策上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崇祯即位后不久,在明朝还没有站稳脚跟。此外,魏忠贤在朝廷里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关系。崇祯不敢轻举妄动。他只能用怀柔政策一步步瓦解魏忠贤的权力,最后把他完全踢出明朝的官员制度。
[img]374296[/img]
崇祯之所以能在对抗魏忠贤时取得成功,有几个原因。首先重要的是崇祯的警惕性很强。虽然崇祯假装很放松,但他的心总是带着警报线。
崇祯怕魏忠贤一日三餐动手脚。他会把煎饼放在衣服里,只吃自己的手。晚上睡觉的时候,崇祯也整晚拿着剑,怕被魏忠贤暗算。
崇祯的伪装
朱由校去世后,魏忠贤知道崇祯想连根拔起明朝的宦官制度。他担心崇祯想除掉他。为了暂时挽救自己的生命,魏忠贤学会了奸诈狡猾的司马懿,说他年纪大了,可能无法控制自己。于是他把他辞职回家的奏折递给崇祯。
崇祯立即拒绝了魏忠贤辞职的要求,说魏忠贤是皇帝最信任的宦官。他希望魏忠贤能帮助他。不仅如此,崇祯还大力奖励魏忠贤。崇祯和明朝的宦官一一奖励魏忠贤,以消除魏忠贤的顾虑。
[img]374297[/img]
魏忠贤多次用辞官试探崇祯。崇祯都表明明朝没有魏忠贤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忠贤逐渐放下疑虑,想知道崇祯是否会在先帝面前对他做任何事。
魏忠贤继续在明朝运作。崇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任何动作。崇祯在等待一个一举歼灭魏忠贤,让他永不翻身的最佳时机。
[img]374298[/img]
魏忠贤内部势力的斗争
崇祯的怀柔政策仍然让明朝的其他官员看到了线索。毕竟,崇祯不是昏君。他怎么能重用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呢?这时,魏忠贤的党员开始准备搬家,想和魏忠贤分开。
宦官们一直害怕魏忠贤,根本不敢弹劾他。然而,在崇祯的支持下,一位勇敢的官员钱嘉正率先弹劾魏忠贤,其他人也纷纷这样做。
这时,魏忠贤又提出了辞职的想法。崇祯这次准了,派他去先帝陵守陵。魏忠贤离开的第三天,崇祯立即下令逮捕他。
早已听到风声的魏忠贤,为了避免酷刑,选择了自杀,明朝一代大宦官就此谢幕。
魏忠贤只手遮天,为什么打不过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