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这是一个熟悉的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翻出来。
那,爱屋及乌到底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爱一个人,或者喜欢一个人,连他(她)屋里的乌鸦都不在乎,也没那么讨厌。
可见,这推爱深度。由此产生了另一个近义词:屋乌之爱。
这种典故也常用于古诗词中。
如杜甫的诗丰赠射洪李四丈即有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也好诗歌,对四川(即射洪)的好友李四丈表示赞赏,他家的乌鸦也很好。
陈师道在简李伯益中亦云:看着我门前的雀,人好看君屋上的乌。
原来,这爱屋及乌的乌,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乌鸦,古人不喜欢,被认为是不祥之鸟。
《诗经》中有讨厌乌鸦的诗:瞻乌止,在谁家。这意味着乌鸦落在谁家里,谁家就会遇到厄运和不幸。
然,爱屋及乌,意思发生了逆转。爱一个人爱连乌鸦都不嫌弃,可见,深爱的程度,已经到了盲目热衷的地步。
[img]373412[/img]
二、爱屋及乌出自哪里?
看来,爱屋及乌这个成语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经过详细调查,原来是汉人伏胜编的《尚书大传大战》。:
周死,武王恐慌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问日:`入殷奈什?太公曰:`臣闻之也,恋人,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及其胥余。
这便是爱屋及乌来源于姜太公吕尚回答周武王的策略。姜太公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邪恶的看法:西周王朝成立后,殷商的俘虏不能采取怀柔政策,只能全部杀死,才能稳定世界。
三、何以说爱屋及乌与战争有关?
据此而言,爱屋及乌这句原本带着美好情感的成语,其实与殷商的俘虏有关,与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关牧野之战有关。
商纣王实施暴政,激起各行各业的诸侯起兵讨伐。在姜太公吕尚为军师的帮助下,歧山的周武王在牧野战中一举击败了商纣王的部队,几名军士和被迫参战的奴隶成为了周武王的俘虏。
面对如此多的俘虏,周武王问计于军师姜太公,对此该怎么办?
姜太公立即给出杀主张还特别阐述了原因,这就是爱屋及乌。
由此可见,爱屋及乌竞成杀虐的起源,带着不祥和的血腥味。
幸运的是,姜太公借的爱屋及乌没有得到认可,还有下表。
因为周武王主张姜太公杀不满意的想法被忽略了。周公姬旦,善于观察自己的言行,原本主张以人为本,便反对道:
[img]373413[/img]
军师,更别说俘虏那么多杀不光,就是杀了我们怎么统治?
姜子牙也机敏,便问周公旦:那周公,我们该怎么办?
周公旦微笑着说,可以模仿前朝的实施分封。姜子牙反驳道,这样的礼遇,世界不会再分裂吗?
周公旦又云:军师,我们还可以实施五等爵制、封建制、礼乐制等配套措施。
上座的周武王向周公旦点了点头。姜子牙明白自己的主张不对,就不再说话了。
至此,周武王采取仁政之策,为开创繁荣的西周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屋及乌回到善良的层面,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成语。
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