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世界杯给足球带来了另一波热度。虽然我国国家足球队的实力不好,但中国确实是国际公认的古代足球之乡,历史悠久。据说蹴鞠早在黄帝时代就出现在中国。它是黄帝发明的,以训练军队,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消磨时间。然而,这样的运动在明清时期衰落了。发生了什么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传说属于传说。真正有证据可查的蹴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初的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战国时期频繁兼并战争的后期。为了应对日益频繁的战争,齐国统治者需要召集大量人民参军。为了提高军队和人民的体质和战斗力,齐国统治者大力倡导蹴鞠运动,并将其从军事训练推广到民间。因此,这项运动在齐国非常流行。不仅军队用于军事训练,人们也把蹴鞠视为日常娱乐。
[img]372691[/img]
蹴鞠成立于西汉时期,已成为全国流行的娱乐活动。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沛县丰邑的小人物,年轻时经常与屠贩斗鸡、蹴鞠作乐。刘邦称帝后,刘太公被带到长安城享受清福。然而,刘太公并不高兴皇宫里没有蹴鞠斗鸡的游戏。为了表达孝心,刘邦命人在长安城附近模仿家乡丰邑建了一座城市,移民了家乡的父母。这座城市是后人的“新丰”。
唐宋元时期,蹴鞠全面普及。事实上,唐朝以前的“鞠”形状与现在的足球有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宋代,这一时期的“鞠”更接近现代足球的风格,从原来的八块皮缝成一个球,发展成12块,这需要“非常圆”的程度。在宋代,蹴鞠主要有两种方式:间接比赛和无球门白打。白打的主要特点是球不能堕落。在此期间,不仅有专业的蹴鞠书籍,还有专门负责踢球活动的比赛和宣传推广组织——“齐云社”,相当于今天的足协。
[img]372692[/img]
然而,这样一项火了几千年的运动在明清时期衰落并逐渐消失。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事实上,这与明太祖朱元璋的诏令有关。据史料记载,洪武22年3月,朱元璋下令云“蹴圆卸脚”,恰逢龙江卫指挥伏青和本卫小旗姚妍保犯禁踢球,因此被“卸下右脚,全家人送到云南”。这个案子也起到了杀鸡怕猴的作用。后来,朱皇帝也下令禁止民间蹴鞠,这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打击了民间蹴鞠的发展。到了清朝,朝廷禁止了民间结社,蹴鞠作为一项群体性运动,自然就在这里,所以慢慢衰落,直到消失,真的很遗憾。
为什么明清时期在古代流行的蹴鞠会消失?